专论大健康产业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发

大健康产业、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发展3

提要:大健康产业是为人类全面身心健康提供全程、全要素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健康与环境关系日趋密切,由此促使医学地理学转向为健康地理学,使以健康与休闲为目的的健康旅游业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新型业态。基于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研究符合人类对身心健康的双重追求,必然会促进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研究表明:大健康产业有其内涵外延的扩大性、健康环境的自然与人文综合叠加性、健康市场的成长性、健康物产丰富性、产业融合与集群性等特征;大健康产业在政策扶持、经济驱动、环境压力、市场刚需等促进下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几个明显的发展热点和重点;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了医学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使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与之相契合;健康旅游以大健康理念为基础,逐渐形成养生旅游、医疗旅游、中医药旅游等多形式的健康旅游业态。文章还提出了健康地理学研究是健康旅游的发展基础、其研究新转向将促进健康旅游与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等观点。期望通过对健康地理学、健康旅游、大健康产业三者契合发展的研究,为保障健康、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作出贡献。

大健康产业发展呼唤健康地理学和健康旅游研究

一、大健康产业及其主要特征

1、大健康产业内涵

1)大健康

健康指人群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即环境与人体处于生态“平衡”状态[3]。伴随着我国人口亚健康化、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工作和生活方式非常态化等许多社会问题,大健康理念应势而生。“大健康”是对生命全过程全方面呵护的一种全局健康理念,本质上是镶嵌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旨在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健康;它提倡的不仅是科学的健康生活,更是正确的健康消费;它不仅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规划。

2)大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为人类身体健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在适应时代需求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蕴含“大思维”的大健康产业——以医疗健康为核心,以恢复身体健康、调理心态健康为核心目标的一切产品和业态的组合,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等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34],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图1),开启我国大健康产业“掘金”时代;年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后文简称《纲要》)为“中国式大健康产业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市场、政策和投资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

图1.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万亿)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大健康产业的主要特征——“大”思维的体现

1)健康内涵外延的扩大性

传统健康观指“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已经转换为“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其中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每年约有万人因抑郁症自杀,并且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健康不因只限于狭义健康观的躯体层面,在医疗技术不断优化的当今,也应同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强化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监管、增强心理健康服务业发展动力。此外,不合理、不科学的作息、消费、娱乐、工作等也对健康有所影响,健康的内涵与范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正在不断外延、扩展。

2)健康环境的自然与人文综合叠加性

针对近年来环境污染影响公众健康这一问题,《纲要》在八大篇章之一“建设健康环境”中指出,要将环境指标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中,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等,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事物构成,可按照时间演变顺序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成的原生环境,以及其受人为活动影响后被改造形成的次生自然环境。大部分原生环境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但也存在引发“地方病”的天然潜在性[35]。次生自然环境是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不断改造原生环境而形成的,但这种改造大多会对环境安全带来威胁和破坏。其中最普遍的破坏即环境污染,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在与日俱增[36]。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继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被污染的空气、食物、饮用水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危害。由此可见,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辩证统一的关系。从人文社会环境来看,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虽然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与负担,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甚至丧命——在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其中25岁左右的年轻人占大多数。不论从身体健康还是从心理健康来看,人文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都举足轻重,大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小到网络环境,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故健康环境的范畴由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综合叠加而成,此为大健康产业之“大”健康环境。

3)健康市场的成长性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可以分为五大领域: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与耗材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以养老市场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37]。现阶段,我国大健康产业主要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为主,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0.05%、33.04%(图2)。

图2.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细分市场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来看,我国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一是由于老龄社会的到来产生了大量养老服务需求,人口老龄化孕育了巨大的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二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受生活工作压力、不规律作息时间、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慢性疾病患者与亚健康人群的规模在日趋增大,医药产业面向的市场群体巨大。此外,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保健品需求量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目前国内健康市场正在不断成长、扩大。

4)健康产业的物产丰富性

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与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在获益的同时,也传承甚至丰富了我国保健医药类物产,弘扬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以云南白药的“大健康”尝试为例:年云南白药推出云南白药牙膏,开始从中药衍生品向现代日化产品拓展,凭借牙膏产品成功跨界,仅年至年的5年间,云南白药牙膏销售总额就已突破11亿元。此外,还有家喻户晓的王老吉、东阿阿胶、同仁堂等品牌进军“大健康”产业,同样催生、创造出许多经济效益良好的保健、医药类产品,这些产品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又不断更新、创新,转型成为日化品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5)健康产业的融合与集群性

大健康产业包容性强,是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性产业。从第一产业来看,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健康化升级,同时健康产业的领域也开始向着绿色食品种植业拓展,走农业生产基地化的道路,二者正大步向其产业融合目标方向迈进。以云南省为例,云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原特色农业的物质基础,提出了打“绿色食品”牌,一方面,特色农业为绿色食品、保健食品产业提供优质、多样、特色保健品和健康消费品需要,满足人们吃安全、吃健康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材料。

从第二产业来看,医疗机械制造业、健康装备制造业、医药药品生产业、保健品加工业等与大健康产业联系紧密,其中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尤为突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据统计,年全球医疗器械和医药的消费比例约为0.7:1,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02: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为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亿元,医疗器械和医药的消费比例为0.19:1,远低于国际水平。由此来看,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第三产业来看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则更加显著,健康医疗服务业、健康养老业、疗养康复业、养生健身业、健康管理业、健康保险业、健康旅游业等,无一不是健康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融合的有力证明。李克强曾提出,引导和支持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

综上所述,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融合性强、延伸链长的产业集群,易形成具有集群价值的健康产业链。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融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一是“生”(生产),涵盖医药生产、医械制造以及中药材、原料的种植等方面;二是“疗”,涉及理疗、美体、美容、医疗康复等;三是“养”,包含营养保健、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康养旅游等领域。未来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催生更多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明庆忠李婷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yy/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