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证、症
①”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
②“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
③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
综合征中的“征”只是征象,常常表示的是医生发现的体征而非病人自觉的症状。并发症中的“症”常常指的是疾病或病人主观症状。而“证”涵盖了症和征,范围更广,指情况。
2、粘、黏
早先“粘”和“黏”是通用的,可以当作“黏膜”的“黏”,也可以当“粘贴”的“粘”。后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规定,“粘”字念“nián”这个音的时候,一般用“黏”,不写作“粘”。
3、扣、叩
“叩诊”的“叩”有敲打、敲击的意思,而“扣”没有敲打之意,多用作“纽扣”、“把门扣上”。
4、接、结
粘结[niánjié]将两物体混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粘接[zhānjiē]将两种物体通过胶粘剂接到一起,有搭上去的意思。
目前我国有专门的粘接技术、粘接工业、粘接学会。我们口腔医学中充填体和修复体的粘接一般也是第二个意思,所以要用“粘接”。
5、
和颌
十分抱歉,这个字目前的话,大部分电脑都打不出来,因为是一个新造的字,电脑的词库还没更新。
牙合[hé]牙齿咬合。
颌[hé]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叫上颌,下部叫下颌。
6、藓和癣
“癣”指由真菌引起的某些皮肤病的统称,如脚癣等。读音“xuǎn”。
“藓”是苔藓植物的一类。读音“xiǎn”
“扁平苔藓”得名于苔藓样丘疹,典型的皮肤损害为紫红或暗红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多角形丘疹或斑片,形似“苔藓”。
铂金小猪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