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寒露养生先养脚,寒露脚不露

寒露日期

年10月08日星期日

(丁酉年(鸡年)八月十九)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节气也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三侯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传统

登高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吃花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赏菊花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寒露茶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习惯。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寒露养生

温补

寒露一过,天气进一步转凉,这时人们要注意添衣加被了,但也不能穿太多。因为秋凉中始终存有伏暑的余热,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这个时候可进行一些适当的温补。

可以每晚在入睡前泡20分钟左右的热水脚。饮食上侧重食用偏温性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消耗的阳气。富含蛋白的食物一般都能补阳,所以在寒露后可以有意多吃牛肉、羊肉、鸡肉、猪脚、鱼、虾等补阳气的肉类,以储备冬季身体所需的能量。鸭肉在寒露时节不推荐食用,因为鸭肉性属寒凉,不具备温补的功效。

秋季温补适宜食补,不推荐食用药材进补,这是由于秋天过量温补容易生内热,加重伤阴,因此适量食补即可。

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寒露不小心,寒从足下生——泡热水脚以暖足

寒露后,天气特点总的说来就是一个“寒”字。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所以这个节气中,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特别是足部的保健尤为关键。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我们知道,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故散热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许多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血液从心脏出来到脚部循环减速造成的,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在寒露这个阶段,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养生功课了。

  有的人在冬天喜欢围炉烤火,常用炉火烤足,那样并不好,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暖足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热水泡脚。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所以,历代养生家都把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益寿的一项措施。典型的如清朝名将曾国藩,不论行军打仗多么繁忙,只要时间允许,每天念念不忘的就是用热水泡脚。对此,张树元在《养生诗歌序》中说:“文正(曾国藩)之取法先代者有二事: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

  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并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务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坚持用热水洗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驱散寒气,温暖全身。

  (2)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特别是在急行军或长途跋涉之后,当即用热水浸泡双足,就能很快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

  (3)早上运动之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故也有“晨洗脚,胜吃药”之说。

  (4)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泡足可以改善睡眠,使人提前入睡,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用热水烫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

  以下是泡脚的注意事项:

  (1)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在泡脚过程中,由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另外,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2)晚饭后1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泡脚,不宜过早。因为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洗脚。   (3)泡脚水的温度要控制在42℃左右,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这是因为:一方面,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除了用热水泡脚外,散步也具有暖足的功效。《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极其贫困,缺食少衣,唯一的财产就是一些书,那可是读书人的最爱,可他没有办法,只好忍痛卖掉,换得一食一餐。冬日取暖就更加谈不上了,冬夜冻得厉害,于是他经常邀几个好友,在夜色的南京城墙下行走,吟诗狂歌,边走边唱,走到全身暖和,脚发热为止,吴敬梓戏称为“夜间暖足”。可见,散步除了能去热,也能驱寒。

  经常艾灸足三里和涌泉穴等部位,对下肢乃至周身的防寒保暖很有好处。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其相应的穴位。以脚趾来说,就汇集了6条经脉。大脚趾趾甲后方为肝经所循行,内侧为脾经所属,第二趾、第三趾为胃经所循行,第四趾是胆经所属,第五趾为膀胱经所属。洗脚后除擦摩脚背、脚底外,逐一抻拉脚趾,不仅能刺激足部穴位,还对强身保健有益。刺激大脚趾对眼睛、肝、脾有益;刺激第二趾、第三趾对食道、咽、肠胃有益;刺激第四趾对胆和提高吸收功能有益;刺激第五趾对膀胱、肾有益。拉抻脚趾时要两脚交替操作,用力适当,15分钟即可。

往期精彩文章

?辟谷之益处:

?辟谷祛心脏病:“3个支架,7日停药”永忠学长重生记

?——国珍阿姨辟谷志

?辟谷祛高血压糖尿病: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长辟谷志

?辟谷祛除痛风:学长陈老先生《海岛辟谷记》

?辟谷祛糖尿病:16年糖友学长老超康复记

?——小叶辟谷感悟

?——学玲辟谷感悟

?——白阿姨辟谷感悟

?——亚秋辟谷志

?医院,半小时给自己做一次全身体检

青玄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zl/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