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今天科学走进万家的时代,连男人都知道怀孕前需要吃叶酸,经常会碰到的疑问是:为啥吃叶酸?
90块钱的复合维生素叶酸是不是就一定比9块钱的纯叶酸好?
叶酸吃多大量?从什么时候吃到什么时候?
OMG!意外怀孕没吃叶酸怎么办?
男人要不要吃叶酸?
今天我们就来集体解答!01
为啥要吃叶酸?很多小夫妻都觉得叶酸是万能的,仿佛备孕阶段吃了叶酸,娃就从受精卵时代起赢在了起跑线上,就此和各种先天问题都说bye-bye了。
但其实叶酸预防的只是畸形中的一种:神经管缺陷(NTD)。
神经管缺陷是个啥呢?
它是一种可能涉及椎骨、脊髓、颅骨和脑的先天缺陷。最常见的是脊柱裂、脑膨出和无脑。
但大家认知度最高的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13三体是不包括在内的。
另一方面,在孕期,宝宝的器官发育过程中,叶酸也是非常重要的原料。
所以在怀孕后也需要维持体内叶酸水平。
02
高大上的复合维生素叶酸更好?其实没必要的。
国家开展的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中,就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牟医生为了证明其便捷性,给北京所在社区打了电话沟通。
划重点
大家只要拿着身份证(无论是否所在地户籍)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免费领取了!
而叶酸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品质或其他添加成分,也不需要海淘高大上的品牌。
在经历价格战、促销战的洗礼后,药品零售企业已进入到品牌战、服务战的时代,零售药店面对竞争压力,都在想方设法实现销售增量,提升服务质量,培育和发展忠诚的消费群体。
我们在培训中发现,店员大多只会单一的卖药品或保健品,对顾客的用药、购买指导知识不足。
对此,药店智汇专门开发了《保健品日售元实战全集》课程,就是从服务顾客的角度出发,帮助药店店员根据顾客的身体状况、病症提供合理的用药、营养保健指导,实践一段时间后,被证实对于提升服务和销售增量效果非常显著。
《保健品日售元实战全集》课程,反应热烈,获得了近多名北京、深圳、安徽、河南、河北、辽宁、四川、内蒙等各大连锁药店经营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对药店的经营管理非常有帮助、非常实用,既可以带来销售增量,同时又能照顾到顾客利益,对深化消费者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值得在药品零售企业中大力推广。
01
高血脂患者:搭配鱼油+卵磷脂
举例来说,现在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油脂过多,谷类偏低,导致血脂异常的人群较多,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18.6%,即人数已高达1.6亿。
不少进药店买药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降脂、降压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和烟酸类。
他汀类主要用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贝特类和烟酸类主要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这三类药物都有轻微的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他汀类药物,效果最快、最显著,但对于长期服降脂药的顾客,建议同时搭配鱼油和卵磷脂作为膳食营养补充,为什么呢?
首先,他汀类药主要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对血液甘油三酯没有明显效果,却不可与具有降甘油三酯作用的贝特类或烟酸类药合用。
如将两种药联合使用,肌肉溶解的情况可能会加剧。而用鱼油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并能与他汀类药起到协同作用。
第二,有临床实验证明,他汀类药虽有快速降血脂作用,却无法预防患者远期动脉硬化的发生,而鱼油能弥补其不足,可起到远期预防作用。
此外,卵磷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层分子组成的单层或复层泡囊、极适宜在体内降解,无毒性,无免疫原性。作为载体有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药物剂量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解释,顾客就容易接受,在购买降脂药的同时,选几瓶鱼油、卵磷脂辅助服用,既保证药品的效果,又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减少药物服用剂量。
02
糖尿病患者:搭配螺旋藻+蜂胶
糖尿病在中国也增长得非常快,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患者已超过0万,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5。
现在常用口服降糖药有5大类: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
这些药物有的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和释放胰岛素来降糖,长期使用会引起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枯竭,最终不得不注射胰岛素;
有的是改变肠胃功能降低食欲、减少糖的吸收、抑制糖类分解来达到降糖的作用,短期病人出现厌食、腹泄,长期会造成胃肠无法逆转的病变,甚至造成肝肾功能严重损伤。
从营养保健的角度,建议搭配澳之健螺旋藻和蜂胶,螺旋藻含叶绿素1.33%(镁)、植物性高蛋白质、B1、B2、泛酸、锌等多种营养物质,不但保护了胰岛细胞,同时促使天然胰岛素的产生,起到辅助降糖作用。
蜂胶不仅对糖尿病的并发病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消除降糖药副作用方面的功效更是显著。
所以,降糖药搭配螺旋藻和蜂胶,其好处就在于减少药物副作用,弥补药物作用的不足之处,控制患者用药量,避免因病程的延续而加大药物量,最终达到全程平稳降糖不反弹的目的。
03
叶酸要吃多少、吃多久呢?对于多数女性,推荐每日服用含0.4-0.8mg叶酸的叶酸补充剂,在孕前至少1个月(推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并持续整个孕期。
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作用出发,需要服用的时间为孕前到孕5-6周内。
而从器官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讲,虽然器官主要形成于早期妊娠,但也可能形成于妊娠后期。
所以国际上还是会建议:从孕前到整个孕期都补充叶酸。
这对准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更加有保障的服用时长。
另外,对于后代患NTD风险较高的女性,建议补充更大剂量的叶酸,而且应在受孕前1-3个月就开始补充,在早孕期过后再减量。
怎么算风险高人群?
包括:1.有NTD妊娠史或父母一方有NTD病史,建议服用4mg/d
2.正在服用与NTD相关的抗癫痫药物,建议服用4mg/d
3.二级或三级亲属有NTD家族史,建议服用1mg/d
4.如果正在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患有其他疾病,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增加叶酸服用剂量。
马上又到下旬了,对效期品种的考核又来了。
店长小慧紧急安排店员全力推销效期品种,规定:效期品种一律八折销售,某些按疗程销售的商品实行“买四赠一”的销售策略。
店员们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推销,周末一盘点,仍然有6盒单价较高的效期品种没有处理,这就意味着要按零售价从小慧的工资里扣除以作惩罚。
一想到这里,小慧就头疼不已。
这种情况在药店早已见怪不怪。很多门店每月的最后一周都非常紧张,效期品种到期无法处理干净,甚至很多经营多年的老牌名店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1
效期药品的病因?
1、产品源头存在隐患,缺乏采购控制效期的意识;
2、员工工作中习惯性的商品出售,造成大量弃儿商品;
3、管理体系存在漏洞,放任滞留等诸多后遗症员工甚至不知道效期药品的明细;库存不清楚,柜台缺货不补(懒惰嫌累);
4、专业知识与促销技能差,“一种药品不能清楚详细的了解其功能主治,有时更多的是治病的临床表现不清楚同样会导致弃儿商品的出现;
5、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药品的价格大多商家是按天算来定价的而不是真正的合理价格,员工多次推销受助后产生厌烦心里或是恐惧心怕失败反而拒销而至效!
6、对于连锁店的管理机制及商品整合存在系统的疏漏“总店不清楚分店的效期库存,隐报、瞒报、不报后果导致总库存积压导致效期量增大而导致短期泄洪现象!
7、库存积压过“胜”!
8、没有计划的工作,无法准确的估计预销售而营养过剩哦!
9、退货意思的强烈导致弃儿商品增加,最后无法达成协议,造成“非退至效”的后果!
综上所述:疏于管理,懒惰思想,放纵自流......
2
效期药品管理办法
一、防效治理办法:
1、接货员每日进货验收效期详细,并负责及时反馈信息;
2、各柜台负责人负责效期详细定期柜台复查;
3、明确记录效期药品的:品名、产地、规格、效期数量;
4、凡8个月—1年效期药品明确登记表格,重点效期重点标记;
5、店内所有销售人员必须清楚所有店内效期药品功能主治关联销售及其所放位置;
6、凡厂家药品及保健品滞销品必须在效期7个月前申报返货;
7、及时申报特价处理,改变其原有商品陈列作为重点陈列;
8、店长每日晨会提醒员工效期药品学习布置销售任务;
9、合理库存,滞销积压库存及时上报;
10、效期药品在效期一个月前下架
11、畅销品类的效期药品控制其进货数量;
二、效期报损药品责任制:
1、采购效期药品低于7个月采购由采购负责(特殊情况除外)
2、店内效期报损药品店长负责供货价的三分之二赔付
3、店内效期报损药品每位员工负责供货价的三分之一赔付
如情节严重:(特殊情况除外)
店长处罚金20元—50元;员工处罚金5元—20元
04
意外怀孕了,吃叶酸还来得及吗?因为神经管闭合的时间是孕5-6周,而叶酸又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才能达到需要的水平。
一般来说,大家发现意外怀孕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孕5周了,所以从神经这个角度出发,再吃叶酸是来不及了。
但是器官的生长发育仍然需要叶酸的帮助,所以还是要及时吃上。
有的准妈妈对于没能吃上叶酸极为纠结,仿佛自己欠了娃好大一笔账,这是没必要的。
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仅大概在1/,多数畸形通过孕期的检查也可以发现。
如果没有服用叶酸,后期做好产检即可,更不需要单纯因为“我没有备孕”而选择终止妊娠。
05
备孕阶段,老公要不要一起吃叶酸?最后,怀孕这种大事儿,老公的参与度从古至今就很低,那吃叶酸要不要捎上他呢?
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备孕期间男性服用叶酸有益,但男女通吃,也是可以的。
西班牙境内
可登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