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
冻疮预防和治疗的攻略,
收藏好,
今年和来年都有用。
入冬天寒,部分邻居(包括小繁)纤!细!的手指脚趾长了冻!疮!成了葫芦卜条。冻疮是跟寒冷密切相关的一种皮肤病,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寒冷的大环境,所以一旦发病,在冬季很难快速治愈。
冻疮是冬季的特有产物
寒冷是主犯
潮湿和风速是帮凶
血液循环不良难辞其咎
发生冻疮的原因?
气温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预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因此身体的暴露部位,如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都易发生冻疮。
潮湿及风速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潮湿多风地区冻疮的发生率比干燥地区为高。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组织损伤。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较其他部位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比如脚趾、手指。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较健康人群差。而局部衣物、鞋袜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也会诱发冻疮。
冻疮≠冻伤
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所以在医学上冻疮和冻伤并不是一回事。
冻疮的预防
1.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标准;
3.衣着宽松,不穿过紧鞋袜;
4.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5.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
6.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如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时应积极治疗。
冻疮的治疗
如果不幸中招,就得收藏这些治疗方法了,当然,药物的选择最好还是听从医生意见。
一、掌握预防冻疮的最佳时间
尽管许多人明知道自己容易发生冻疮,但还是不注意预防。每当寒冷季节到来,冻疮发作以后,才想起保暖防寒,而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指出,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是越早越好。事实上,预防冻疮的最佳时机是秋末冬初。
二、注意保暖,保持干燥
做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尽早戴手套,要穿宽大舒适鞋子、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手足干燥,避免局部受压。要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特别注意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部位的保暖。三、养成良好习惯多锻炼
锻炼身体可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预防冻疮的关键是进行耐寒锻炼。可进行一些室外的体育锻炼,快走、跑步、冬泳等。
四、使用冷水洗手洗脸
侵泡冷水,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从秋末冬初开始,就循序渐进地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开始可以每天尝试浸泡半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到浸泡一小时。
2、另外一种:取一盆15度的水和一盆45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三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五、揉擦按摩改善血液循环
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时间过久,如骑车外出,回家后马上遥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伴随,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六、加强营养,多吃温补食物防冻疮
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吃热性祛寒食品,如胡椒、生姜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御寒效果。且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泡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疮的作用。
七、减肥有必要
注意减肥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肥胖者血液循环较慢,更容易在寒冷天气下引起冻疮。
八、涂抹药膏
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
九、多享受冬日宝贵阳光
在入冬前多晒太阳,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可起到预防作用。
十、自救防治冻疮
下面介绍冻疮未发生前4个防治冻疮妙法:
1、用干红辣椒6只左右,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辣椒汤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泡洗5天即可。
2、使用独头紫皮大蒜1个剥皮捣烂,放在烈日下曝晒至温热,每天在生过冻疮的部位涂抹4次左右,连涂5天,可预防冻疮再生。
3、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
4、在冬季来临时,将常患冻疮处洗净,取风油精(也可用正骨水)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可预防冻疮。
图文来源:皮肤美容网、术康医生、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