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混药事故的启示别拿生产当儿戏

作者:无云来自:蒲公英

延伸阅读:

严重混药事故最新进展:已致1人死亡!住院34起,疑似引起交通事故16起

如果说年美国田纳西州磺胺酏剂引起多人急性肾功能衰竭,人死亡;年的“反应停”事件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历史的话,那么年12月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严重混药事件就是血淋淋的战场。

小林化工是日本福井县的一家制药公司,主要生产治疗脚癣等的药品,此次事件涉及的产品为伊曲康唑片50MEEK,在生产的过程中混入了睡眠诱导剂成分“利马扎封盐酸盐水合物”,目前已导致1名被开了该药处方的患者10日死亡,起意识消失和记忆丧失等症状。其中,确认住院(含已出院)的有34起,疑似受服药影响的汽车等驾驶事故共有16起。现该企业对超过9万片的伊曲康唑片50MEEK进行自主回收,同时也对伊曲康唑片、MEEK进行了召回。

如果说过去没有GMP意识、没有法规约束,出现药害事件可以原谅的话,那么此次严重混药事件,则是GMP意识强、法规健全下的产物。此次事件又将给全世界的药企再次敲响警钟,不是法规健全、GMP意识强就可以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危险时刻存在,它将在你最疏忽大意时对你发动这致命的一击。

▍药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细思此次事件,表面上看是人为原因导致,但这背后映射的是制药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睡眠诱导剂成分“利马扎封盐酸盐水合物”是如何出现在伊曲康唑片生产现场的?

负责人又是如何搞错主成分与睡眠诱导剂成分“利马扎封盐酸盐水合物”的?

投料作业仅一人操作,中间是如何复核的?

生产结束后,物料使用、结存与领用是如何平衡的?

这一连串的问号,恰恰再次证明了一句话: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别拿生产当儿戏,生产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第一道阻击线,这道线一破,后边采取的措施都是补救、补救、补救!

物料是由合格供应商提供、检验合格就能保证产品质量!答案肯定不是,这次小林就证明了这一点,合格物料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点,那就是风险,而且是不可预知的风险,这类风险的级别是最高的,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由谁引起?别说用的时候我知道、我会注意的,都是现场人员的狗屁话,贴上标签、挪走才是硬道理。

现场、现场就如战场,管理混乱就好比混乱的军队,不被别人打死,就是被猪队友坑死,物料管理绝对是风险最高的管理,尤其是那种扒光了外皮,谁知道这是哪个娘生的物料,一个个长的都是白白净净、手感细滑、用嘴一吹随风飘扬,不立即给他娘的贴个标签,干啥、干啥!

▍你懂GMP又怎样,不注重管理照样害死人

小林混药事件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懂GMP又怎样,不注重管理照样害死人。如果GMP是兵法,那么现场就是运用兵法,某人大言不惭说背会熟读GMP、6个GMP指南、验证指南、药典可以当质量总监,如果这样可以的话,大学四年干脆开这些课算了,到时候一毕业一屋子的总监,既提高了就业率,也解决了工资低。

注重管理,就是落实、务实,现在恰恰就缺少这一点,有多少人飘在文件这个空中楼阁上,只知道GMP要这么做,而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懂得书本的知识,缺少现场的实践,又如何避免后面的“中林”与“大林”!

欢迎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zl/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