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溪黄河万古奔流

怎么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现在我开始感到晕眩,我已感觉到黄河疯狂的翅膀扇起的风迅速从我全身扫过。

千山飞崩,万岛迸裂。巨大的毁灭巨大的再生。此刻,吞天吐地的壶口大飞瀑,正挤压着旋转着呼啸着浩荡而来。上游数百米宽阔的茫茫河面,突然在这里急剧收缩,收缩,收至三五十米一束壶口,然后一下跃入无底深渊……

黄河,第一次显示出它咄咄逼人的立体感。黄河,那罡风般奏出的粗犷凝重交响,仿佛要把它不朽的生命体验与无悔的信仰色彩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深层!壁韧对峙的壶口涧槽内,巨澜翻江倒海,惊涛喷涌嘶鸣,令人胆颤心寒。飞瀑洪流激起的数十丈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箭雨沾人,顿觉天风海雨,晦冥迷离。

周遭是一条条被嶙峋巉岩割据的小瀑布,我就站在离壶口最近的河西岸这个险峻岩层之角,也就是摄影师们常担冒风险抢拍瞬间的那个最佳之角。黄河,在这里最能看清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最能看清滚滚黄流从天际腾跃而来,大起大落大沉大浮的威武气概!

现在,千韧黄流咆哮,整个宇宙都似乎在巨响中颤抖。这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在绕了一道一道湾流后,留给我们的一幅最残酷而壮阔的美!这是驾波腾浪的黄河在扰乱了它水流的行进后,完成的又一次从无序到有序的剧烈更迭……

雄性是最野蛮的。雄性是最强悍最富进攻性的。

而就在这时,悬瀑之角的我一阵颤栗,视野开始迷茫。我知道那是儿子扑向黄河的欣慰之泪,生命之泪!

九曲连环千回百转的黄河呵,我们人类的童年正是在这儿开始的,华夏祖先最早的文化思维与生存概念正是在这儿诞生的!

二百万年前的一场地动山摇的地壳裂变运动,黄土高原被一劈两半。八十万年前,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站立起原始人类。

于是,漫长而悠久的世纪,你在这亘古如斯的大千流域,经受了一次一次的大裂变大融合。火炼长空,水激乱云,虎啸龙吟,雷奔电泄,一刻不停地切割着秦晋峡谷粗砺的青石岩层,叩探自己的命运,哺育一个伟大的民族。

于是,飘然文客,戎马武夫,无不在你面前表现出一种坦荡豪迈的胸襟,昂扬炽烈的精神境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磅礴的气势令人动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喷流射东海!”那黄河不屈的精神叫人折服。

——还有“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浑雄、悲凉、悲而不苦苦而不怨怨而不凉的描写,也令人倾倒……

黄河,世世代代流渗在这个人类星球最大民族的血液中……

一刹那间,我想起了那首歌,那首黄河之滨的陕北人祖祖辈辈用他们的歌喉,用他们的勇毅、坚韧、辛酸阅历和生命体验雕磨出的古老的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

几十几个艄公把船来搬?

我的眼界漂过最远古的羊皮筏子——把几张鼓起的羊皮和几根木棍捆扎在一起,沿着漫长的数千年岁月相袭走来的羊皮筏子。抑或是一只古老的船,浊浪长窜的褐黄急流中,船头几个扎白羊肚手巾的老艄公,赤脚裸背,俯首抵臂,大张着口,高耸臀部,使出浑身的劲紧摇着棹柄。哗,一个巨浪劈头向船舷盖来,又一个巨浪向船舷盖过来。船儿时而甩上浪峰,时而跌进波谷。老艄公,一副铜铸的形象,搏风击浪,昂首把舵驾船驶向彼岸……

粗犷又粗犷的古船、粗悍又粗悍的船夫曲伴随着黄土和黄河,远了,逐渐在我视野消失——如苍凉的永久,历史的伟严,哲理的隽永。我知道,那是我的蒙太奇幻觉,是我心中的一种生命的撞击,是我内心蕴含的悠远而深切的感怀。

现在,就要落在山陲后的初秋的夕阳,洒给黄河一派红色热情的气氛。黄河风卷浪高,浓重粘稠的浊流洪涛喧吼狂腾,巨大声响若万鼓齐鸣,浓烈的泥腥味满河谷放肆漂泊。两岸裸露的坚硬有力的青灰岩层,被阳光打磨成古铜,极为荒美。由飞瀑荡激升腾起的水雾经光线折射而闪耀出一道道神奇彩虹。

我很兴奋,我庆幸我留下来。

我想起刚才自己还在犹豫。车在路上出了故障,日光西斜才赶到壶口。他们嘟嘟囔囔。按照他们,瞭上一眼也就足了,于是他们不连贯地、傲慢刻薄地指责了半天属虎人(我属虎)的本性利已,生性多疑,爱炫耀,反复无常。最后一扭身挤上那辆赶趟的小面包车闹嚷嚷一溜烟的工夫走了。走了,走就走去。我主意已定。我要在黄河滩上住下来,经历一个不寻常的夜晚。再说,我坦然。学者罗修德并不全像他们那么阐述属虎者:属虎者,生来不知疲倦,有些鲁莽并终生受着苦和乐的折磨。但不管他多么潦倒,孤独,所遭受的伤害和失望有多深,他都是不会气馁的。他痛恨被人轻视,乐于采取独立行动,时刻迎接到来的挑战……这就够了,足够了。

黄昏,峡谷骚动不安的苍黛暮色就深刻下来了。两岸犬牙的锯齿的凸现凹褶的栗色状石山,滞重地指向天界,天界已属那种令人惊叹的浅蓝。远处村落一簇簇小屋升起缕缕炊烟,几只盘踅的野鸽子开始从那里轻轻着落。山垭壶口旅游管理处的那边透出几束凝红的光。河滩是低地,棕色的荒滩上不均匀地点缀着沙子、石头和野蒿的黑色。此刻,我想起保尔·瓦雷里的诗句: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我想起这些句子。虽然我清楚,我有些孤独,但我内心深处骚动的是那种孤独的竭尽全力追求一种善、美和一种崇高境界的人。是的,是追求。于是孤独而不消沉而不绝望。自然,如果说我过去曾自以为懂得了一点什么,那么,现在我面向非凡气度的黄河,我立刻觉察到自己全部的肤浅和渺小。不,我并不理解黄河,因为这如天倾倒的飞瀑奔流不复的黄河,就是整个一部巨大的人类苦难史搏斗史开拓史。而我并不理解这条长达五千多公里,在亚细亚古铜色版图上滚动的河——这条在整个人类星球上也是无可比拟的东方雄性之河!

我大把大把抓来河柴蒿草,然后燃起一堆篝火坐下来。熊熊的火噼噼啪啪,明明灭灭,生长着酡红和神秘。

乡民们说是石埽(壶口土称)内有一座美丽的晶宫水城,生活着应龙世族(龙,它浓缩着远古民族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么)。也许,它们不安分守己。有一天终于爬上岸,然后蜕化,然后图腾……壶口,曾挖掘出由水生物向爬行物过度的生物种族——二趾兽的化石。那个深奥莫测的壶口石埽,会不会有河怪?像人们耳濡目染的英吉利断带尼尔吉斯湖湖怪,刚果原始热带大荒泽泰莱湖的莽兽,阿根廷南部纳韦尔瓦皮湖中那个头大大的缓慢游动的神秘物。我幻想着壶口龙潭的怪物,脊背已阴森森的,恐惧和一种电磁感应般的威慑已悄无声息漶漫全身。但我渴望……

没有什么。生命原本不在珍惜,生命更在于扩张,从自在向自为裂变扩张。华夏祖先的一个部落就是这样的曾在这里生息并和大自然搏斗过。

何况我是二趾兽的后裔……

何况我带着酒,上等的好酒。这是我早就准备好塞入背囊的。对,抓过瓶子来,对着黄河,干一口,干杯!和我的二趾兽祖先,和这原始荒芜而永恒的河风。半醒半醉半睡眠状态,虔诚地膜拜一回壶口风涛,甚好。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拜倒在它的脚下——那是对力量的崇拜。

篝火渐渐熄灭,只有一两点偶尔被夜风掀开的腥红。夜现在沉沉的,我站起来向壶口下游走去。黄昏时宛若青铜浇铸的远山山体,此刻已变成一幢幢比夜色还浓重的僵滞的墨黑剪影。十里龙槽!那一条窄窄的石槽,几乎让人不敢相信那里面装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我想起他们,他们准又在那里伴着他们自己独创的那些沙哑嘶叫的歌,还有吉它,跳开狂欢的霹雳舞或是缓慢节奏的“塔兰台拉舞”,那脚步肯定摆得嗒嗒地。还在白天,他们就在那个宽展的平台摇摆开来。让他们去。我要向未知的深处探寻,要贴着古老的黄河滩浪漫这么一个夜晚。思考的人生也许是一种痛苦,但惟其这样才堪称真正的人生。

夜风,焕发出它那种强暴的力量。背后,壶口的怒吼很清晰,却在逐渐减弱。才发现一轮朗月耀在峡谷昊空。壶口夜月玄黄莫测。

远处,枣核状的黑黝黝的河心礁石如俯视的一扇大门,横戈中流,秉分河水,似在无声叙说。

那就是传说中“山石为禹所凿”的“孟门山”。那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还赫然镌有前清丹州(今宜川)一位郡守“卧镇狂流”四个方丈朱红大字。孟门,实为黄河之巨扼。我国记载水道的地理书籍《水经注》曾生动复述过之。

传说洪荒时代,黄河被孟门高山所阻,使天下洪水泛滥,人们只好爬到树上或在山岩峭壁掘洞藏身。大禹之父鲧,为拯救同胞,勇敢盗取上苍的“息壤(神土),逢山斫木,垫平洼地,把人们居住的地方加高……但是鲧,在羽山倒下了。因为盗神土,天帝派火神把他杀死在雷电轰鸣的羽山之野。鲧,是我们永远倒下去的父辈,他骄傲而悲惨地代表着古老的华夏,当然他同时又是照亮后代的灯塔!洪水重新泛滥。鲧的儿子禹决心继承父业。他发现黄河在壶口附近的孟门这个地方被石山阻挡,致使天下洪流汪洋。于是他劈孟门,凿龙门,疏通河道,遂使急流一泻而下直入东海,使人类得以生存的陆地露了出来……

后人总结他们的教训,得出:无源之水,可以壅防遇抑;有源之水,只宜宣浚疏导。

——锋利的錾子启开千年封闭淤塞,也遗留下沉重的古谣和哀伤的叫人不忍复述的故事!因为传说,传说大禹那时毛发披散,厚硬的脚掌与手指上鲜血淋淋。为了浚流,他必须扭曲变形,把自己变成一只白熊,变成笨拙而孤独的熊兽开掘坚硬的河道(大禹的妻子惊愕地发现了变为猛兽的丈夫,终于永久地变成山垭一块守望的冰冷石头)……

故尔,龙槽又称“熊道”!

至此,全部悲壮崇高的生命意蕴和独具新鲜的哲学含义才从这里全部展开。

这是传说,是谜,是历史。男人的血,女人的泪……

“把残忍施在我身上吧,我毫不在乎。”沉静坚强而又勇敢的大禹,冷酷外表下埋着很深的感情。因为他毫不动摇地从这里出发,又踏上决汝汉、排淮泗,疏通九河三江的雄劲征途。(壶口上下一带村庄多处盖有“禹王庙”、“姑姑庙”——据说禹找的是当地女子。故至今这里仍香火鼎盛,纪念他,祭奠朝拜者络绎不绝)

——大禹,无疑是华夏民族中极为优秀的人物,是远古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黄河现在在月光下只是隐隐的古典式的褐黄。山崭望夫石模糊静穆,孟门“砥柱”笼罩上一层淡淡岚霭。不知为什么,此刻,我的阴郁的想象力像西方印象派一样丰富而辉煌,河岸的一切一切都在我的视野里站立起来。我看到了不远的彼岸那片隐约不清像一幅画一样荒美的“陆地水道”。自古来直到本世纪初那里都曾是拉纤之道,上下来往的船必须在壶口上下两边的古渡口卸货上岸,然后船底垫以滚木,沿着那条陆道缓慢迟滞地滑引,纤拉,直到绕过瀑布再重新装货进入水中……

那遥远年代那些裸膀露背奋力拉纤的纤夫,那倔强日子响起的船工号子,也是那只白熊怒吼的延宕么?

古老河流不断演绎岁月沧桑。在那民族生死存亡的艰苦年代,黄河之滨的一群热血儿女,在土窑洞的煤油灯下,用粗糙马莲纸,浩喊出一部震撼天地的黄河大合唱。那也是那只白熊怒吼的延宕么?

万岁!黄河。我躺在岸上,倾听黄河的夜籁涛语,也倾听自己心律的跃动。我好像在接受一次精神再生的洗礼,是的,不错,这是一次独特颖悟的“黑色弥撒”。后来,我看见孟门石壁、拉纤古道、层岩迭峦开始模糊并摇曳起来。那时我一定瞌睡了,黄河摇篮一样优美浑雄的喧嚣足以引人进入梦乡。我后来就睡着了。

……黄水荡荡,天风浩浩!我看见了禹,高大而模糊,他的声音浑厚若来自空旷天外:尔等后辈,敢不敢像脚下的壶口黄河,那么一跳,那么一跳……

我知道,谁要是此刻敢接近飞瀑一步,定将粉身碎骨,可我还是闭上了眼,我的躯体一阵痉挛,然后可怕地开始下沉。但这时我听到了歌……

我醒了。太阳新一天的轮辐已悬在峡谷山巅,两岸男子汉气概的灰暗山脊被沐浴得一派灿亮,整个世界豁然开朗。黄河气度恢宏,一如昨天澎湃,峡谷漂泊的泥腥味,依旧不歇止地舐舔残黄并浓烈。

面前宽展平缓的河面,有人撑着船。那里传来高亢粗犷苍劲的《黄河船夫曲》: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杆,

九十九个艄公把船来搬……

越过滔滔黄河,古老民歌倔强豪迈的叫人神往!在我的感觉和愿望中,仿佛一切都不复存在,惟有这富有生命感的声音。

我的面前渐渐升起一轮令人目炫的光环,展开一条闪耀金光的水道:中国《东方时报》展望:不久,将沿着壶口那条古拉纤陆地水道开凿一条“人造小运河”,全线开通黄河中上游航道。壶口下游处还将修建一座巨大的黄河电站。法国《发展论坛报》披露:物理学家用欧洲联合环形聚变反应堆在一点八秒钟里再造了一个太阳——这是在一个大环里实现的温度高达二亿度为太阳内部温度十倍的太阳!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为三千年生产取之不尽的能源。

……黄河在奔流!人类历史的文明长河在奔流!

在这里回味庄子寓言中北海主宰神告知黄河之神河伯的话,是足以给人深长颖悟的。是的,一个没有坚定生存态度的民族是要衰落沦丧的;同样,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也注定不会步入强盛之林。“源出昆仑披霄决汉”的黄河,是以其如许的浑厚博大启迪他的儿女的么?!

且听华夏正气篇:“有志者生其乡,可以厥然兴矣!”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

——好个厥然兴!好个敢负舟!

虽说到了隆冬,黄河在这里将会被巨大的冰块交插挤兑形成“冰塞”。但不久,破冰期就到了,坚冰板块将惊天裂地般位移,洪流激浪将排山倒海猛烈拉开……

那个北方春季我要再来,我想。我的热血又开始贲张……

原载《当代》文学年1期

《大家》年2期;《散文选刊》年3期

选入《当代艺术散文集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年1月版)

《新课标人文读本》(高中第1卷)(花山文艺出版社年4月版)

《中国西部散文》(上下),东方出版中心年5月版)

《阅读大中国》(黄河寻根)(石油工业出版社年7月版)

《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文联出版社年11月版)

《中国西部散文精选》(四卷),甘肃美术出版社年11月版)

《首届黄河口杯获奖作品选》(散文卷)(黄河出版社年8月版)

编者的评价:

围绕着黄河——这条哺育了华夏古老灿烂文明的父亲之河,作者将天地风物秦晋大峡谷“壶口瀑布”抹以浓墨重彩,将历史文化之传说、故事浓缩融汇于一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真正的艺术是生命的一种宣泄,是力图超越生命、升华精神境界的东西。《黄河万古奔流》那激荡铿锵的语言,贲张着男人的血性,也澎湃着生命的激情,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被畅酣淋漓地表现出来。同时,作者笔下的黄河已超越了形而下的本体,成为一种民族风骨、也是人类精神的崇高寄托。古人论文有“黄钟大吕、铁板铜琶”之说。可以说,此文正是这样一篇排傲纵横、吞吐八荒的大手笔之作。读之,仿佛倾听一曲磅礴大气的交响曲,令人充满粗犷、雄浑的美韵。

作者简介

史小溪,男,年5月出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系,并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曾在汉江大巴山冶建工地生活工作十余年。资深编审。曾为《延安文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延安市文联副主席,延安作家学会副主席。首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年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习作。年以来,先后在《青年文学》、《中国作家》、《散文》、《中华散文》、《人民日报》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其中散文作品十多次获国家、省级报刊一等奖,并被选入北京十月、华夏、中国青年、中国文联、人民教育、漓江、花城、作家、东方出版中心等数十家出版社的80多种散文选本。《文艺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当代论坛》、《黄河文学》、《东方文化》、《散文选刊》等60多家报刊曾发表评论介绍其散文创作的文章,被誉为“西部有代表性的散文一家”。出版散文随笔集《澡雪》、《西部一个男人的叙说》、《纯朴的阳光》、《秋风刮过田野》、《高原守望者》、《泊旅》、《最后的歌谣》。主编出版的散文集有《中国西部散文》(上下)、《新延安文艺丛书·散文卷》等6本。

纯朴的阳光——史小溪散文

余继聪

  反复品味著名散文家史小溪的散文集,从《澡雪》、《西部一个男人的叙说》、《泊旅》,到《纯朴的阳光》,总是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不论是在心情阴郁的时候,还是在心情浮躁的时候读,史小溪散文确实都如同从黄土高原走来的一缕纯朴阳光,那么纯朴、厚重、真诚、豪爽,如同用雪洗过澡一般,我的纷繁复杂的心情一下子拨云见日,被荡涤得干干净净,只剩下阳光一般的纯洁,阳光一般的宁静。   阳光、黄土、、荒原、信天游、山丹丹、母亲、扎着白羊肚手巾的陕北人,是史小溪散文常常写到的对象。   史小溪散文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些描写陕北人生活,赞美陕北人生活,描写陕北风土人情,赞美陕北文化的散文。比如《野艾》、《暖窑》、《陕北八月天》、《黄河万古奔流》、《陕北高原的流脉》等。这些散文中,让人惊叹其美,美得目不暇接,让人欣赏着高兴、兴奋、激动,浑身通泰,爽。这一类散文,大多写得大气磅礴、纵横捭阖、行云流水,如晴空白云,舒卷自如,飘逸潇洒;如高原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阳刚大气,豪放风格,但不乏婉约细腻感情,婉约细腻手法。这些文章中寄寓的,是一缕缕婉约的浪漫,婉约的兴奋,婉约的激动、高兴。“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的洇出山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野艾在这时候开花了……苦香,和着秋风唱着自己的热恋和礼赞”(《野艾》),使读者在视觉和心灵上都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愉悦。在这些散文中,史小溪是鼓荡着满腔的激情满腔的爱来赞美陕北的,是以一种豪爽的心态来关照和拥抱他的家乡,他们祖祖辈辈刨食的陕北黄土高原的。这些散文运用了很浪漫的手法,写得汪洋恣肆、色彩浓丽、酣畅淋漓、美不胜收,富有诗情画意。   “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绿豆荚是黑玖玖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肤色,烟草袒露出它青油油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刮过,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川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陕北八月天》)。画面万分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我想,很少有画家能画出这么美的画呢。从他的描写中,我仿佛嗅到了一丝丝美好的味道,是阳光的味道,是陕北高原的味道。史小溪博览俄罗斯文学,精通法国文学。我读了他的散文后,发觉他的文笔很象俄罗斯大作家萧洛霍夫,给我们描绘高原风采手法娴熟优雅,意境浪漫,让人想起《静静的顿河》。“现在,八月的馨风掀动川野和山梁的糜海、谷浪、红高粱,那些菽豆、黍稷荡漾着它们锥形的、筒状的、帚状的、纺锤状的穗子摇晃着,它们宽阔的、窄厚的、狭长的、针形的、线状的叶片碰撞着,不断飒飒作响”“这时候,长天辽远高爽,蓝格瓦瓦的。蓝天下的金山碧野,到处可见赤脚裸膀的农人,他们挥镰开割任八月的骄阳浴着他们黝黑的脊梁……偶尔,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古老的信天游就顺着山洼飘过来:‘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望过好光景。打碗碗花开就地白,你把你的白脸脸转过来’‘哥哥你人穷志不穷,小妹子最爱这号人。一根干草十二节,谁卖良心吐黑血’‘年轻的看见年轻的好,白胡子老汉灰烧烧’”(《陕北八月天》)……这些浪漫美丽的描写,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象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描写那么美,奢华的、绝伦的美,叫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还有一种浪漫,不是描写美丽的风情画,而是直接描写爱情。这样的浪漫,大多体现在史小溪津津乐道的信天游中。其实,信天游大多数都是歌咏和表达爱情的。生活在干旱贫瘠的陕北的人们,不乏生活乐趣和精神享受,不乏对美和爱情的追求,不乏艺术情趣,因此他们创造了大量精美的信天游,叫人“如听仙乐耳暂明”。但是,物质生活艰难的陕北人,却在耕田种地、娶妻生子的平凡生活中,奢奢侈侈地享受着精美绝伦的民歌极品信天游。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史小溪万分自豪,对表达爱情的信天游大量引用,大加歌唱。这就使他的文章中浪漫色彩浓得化都化不开。史小溪散文中,绝对没有色情描写,但是洋溢着这种浪漫的对大胆、直率、真诚爱情的描写。“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眊妹妹。半个月眊了十五回,就因为眊你跑成罗圈腿”“哥哥走来妹妹拉,长衫衫拽成个短褂褂。麻柴棍棍顶门风刮开,你有那心思半夜来。宁叫皇上的江山乱,不能叫咱二人关系断”(《陕北高原的流脉》)。“西北风刮得冷森森,什么人留下个人想人?阳畔上的核桃背洼上枣,咱俩为什么这样好?你要走来我不让你走,挽住你的胳膊拉手手。你是哥哥的命蛋蛋,搂在怀里打颤颤”(《暖窑》)。“抹一把雨水咽一肚子泪,好女子不跟咱拦羊汉睡。叫一声小哥哥你不要愁,西葫芦不嫌南瓜蛋子丑”(《寒谷》)……   史小溪对陕北的一些美好风俗同样大加赞美。比如使用野艾驱邪蚊蝇,“初夏的端阳节……人们便兴冲冲地从河畔、坡地拔些挂着露珠的野艾带回家,在住宅门檐上方交叉悬挂,驱祭五毒,共禳不祥”(《野艾》)。比如暖窑,“暖窑,是陕北农村的一种古老风俗,本意是为祝谁家迁住新居,大家去恭贺乔迁之喜”“肉香弥漫了整个窑洞,三个炕上都挤满了人”“暖窑需唱歌,一唱必是信天游……猜拳喝令声象公牛叫一样。那后生连连吃拳,输了,就唱起来:‘头一回寻你你呀不在,你爸爸敲了我两烟袋。哎哟哟,脑上冒起疙瘩。第二回寻你你呀不在,你妈妈正在切白菜。哎哟哟。手拿菜刀撵出来。’”“婆姨们把她公公推推搡搡赶出门,公公只好假装撒尿去了。她才拢一拢头发缓缓唱起来‘毛丝布裤子裹大腿,硷畔上来了几个骚情鬼。求一声来人不要瞎抓挖,奴家的男人不在家’”(《暖窑》)既大赞陕北暖窑的风俗,同样赞美了陕北人的乐观热心浪漫……   史小溪散文中,同样引人注意的是,那些写荒原、干燥、贫瘠的散文,比如《荒村》、《冬日高原》、《荒原苍茫》等。仍然是有阳刚大气,豪放风格,但不乏婉约细腻感情,婉约细腻手法。这些文章,很象法国大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作品,文章辞藻瑰丽,画面色彩清新,情感充沛强烈真诚,字里行间都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想到《墓中回忆录》。但这些文章中寄寓的,是一缕婉约的痛苦。   “荒原……太荒凉了……无论汽车怎样地飞快行驶,充斥我眼帘的永远是黄……连吹来的风都卷着干燥的毫无变化的细黄的沙粒”(《荒原苍茫》)。“荒村自古以来就与外面隔离得很远……‘拦羊汉的皮袄寡妇的灯,面向黄土都是受苦人’‘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荒村》)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样干旱荒凉的环境当中,陕北人却又是知足的,他们对养活了他们的黄土地感恩戴德,匍匐膜拜。就是在写陕北的荒凉的文章中,史小溪也不忘对陕北人的这些美好品德大加赞美。“鬓发苍白的老农,赤裸着上身,荷锄独立在庄稼长得很旺的地畔,像冥冥之中大地的主宰呵呵自乐:这土地没有亏待过人噢”(《荒村》)。“粗犷强悍的高原,早已给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培养了那种天才的、罕见的、可怕的承受苦难的能力,培养了不可征服的淳厚、勇毅、强大、坚韧……”(《冬日高原》)   史小溪散文中,还有一大类,是写陕北的花草树木的。这样看来,史小溪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强烈生态环保意识的“生态作家”“环保作家”。在本来就荒山秃岭,干旱少雨,水土流失,燠热难耐严重的陕北,确实更需要人们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更需要史小溪这样的有强烈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作家。这一类文章,和他写荒原的文章一样,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赞美树木,心痛树木山林的消失,其实也是心痛陕北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由于历史上的乱砍滥伐,胡乱垦荒,陕北本身久已让人生存艰难,但是,就在不久前,一部分无知愚昧的陕北人还在大力破坏陕北的生态。   “但为了一棵丑八怪的树,要砍掉恁大一片白桦林,我不平了”(《怪树》)。“我圆满结束了这次访问,归来,向文化旅游局及地方志办作了汇报,提出,老槐树已经岌岌可危,抢救势在必行”(《老树》)。“从早到晚大锯哧啦……独树的枝儿在冷风中瑟瑟抖动,最后……大厦倾一样倒下了。那轰然沉重的巨响,是它向这个世界的最后喟叹和告别么”(《独树》)。“同时她(陕北高原)又以水土流失、支离破碎而给人荒凉之感”“也曾间断分布过几块面积狭小的次森林……,虽然,现在它已经在斧子……进攻下彻底灭亡好多年了,但它一直刻骨铭心长留在我的记忆里”(《荒村》)。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史小溪在为被乱砍滥伐的树木、森林而心痛,呼唤人们,要保护森林,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条件。   由于森林消失殆尽,水土流失严重,陕北人民生存凄惨艰难,史小溪一方面哀其愚昧,因为是他们祖祖辈辈或者亲手破坏了自己和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方面又悲悯同情他们,总之是都为他们甚至也包括自己心痛。   “荒村人勤劳,吃苦,纯朴,远离城镇的偏僻注定了他们收同样多的果实必须付出数倍于川道人家的汗水”“父老们却叹息山林越来越小了,不时述说他们那时山林如何古老浩大,夸耀那时荒村人家喂养的母猪,如何常到山林边吃青草树籽,竟和山里的公野猪厮混熟了,发情时让公野猪配种……这些情形激动的传说象火一样烧灼过荒村的后代”“如今……林带已经彻底消亡了,连那大荒林最后一角也令人战栗地被摧毁了(至今想起人们贪婪、凶狠而卤莽地乱砍滥伐山林都目不忍睹)。荒村现在更荒凉了,小后生们一个个长得健壮,俊样,可没有人理睬他们。荒村的女子纷纷都往川道里跑,川道的女子纷纷都往城郊跑”(《荒村》)……这是同情他们,悲悯他们。   史小溪情绪激动地呼唤陕北人,要停止跟环境的战争和对抗,与环境和睦相处。   “而面向永恒的凶悍无量的大自然,人类的能耐显得多么渺小和不堪一击。要知道,即使人类进入辉煌新纪元的今天,荒原仍然在肆无忌惮报复,狂放不羁扩散着”“人类应该停止那些象荒原一样曼延的纷争杀戮,停止那些向荒原屯兵垦荒,盲目向大自然宣战的热情,停止蛮荒部落那种惨烈的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的播种方式”(《荒原苍茫》)……   然而,史小溪也不禁常常高歌陕北人那种杰出的承受苦难的能力,和乐观生活、积极创造的良好心态。   “母亲正在六月炎炎赤日下的打麦场上摇簸……把陕北农人那种只有负荷、艰辛、淳朴和厚重的本体一下子凸现了出来”(《母亲,儿向你忏悔》)。“陕北人民是伟大的……曾经肩负过沉重的负担。他们曾经诚心诚意尽全力支持过革命啊!抗战八年……解放战争……”“你这吃了一辈子苦,苦了一辈子也不怨这个世界的老汉……”“那盛开在陕北黄土高原背洼洼上的山丹丹呵……永远只是那样本本分分地长在背洼洼上,不计荣辱得失不争日光暖照永远开得那样鲜红”(《红艳艳的山丹丹》),陕北特有的山丹丹已经成了陕北人的象征。默默忍受着贫穷,养育了红军,支持了革命。而在革命胜利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在为祖国默默做贡献,多么壮美呀!陕北人有多么伟大的精神啊!“他们肯定不会随儿女奔赴繁华闹市,故乡的民俗风情,尽管有人曾挥毫嘲笑他们‘一领滥衫休,不向长安走,因此上把金榜题名一笔勾。’可他们那能理解平凡普通的乡民那种依恋乡土、‘此生从不梦长安’的美德啊”(《草店行迹》)。   还有一类文章,写人生感悟,写得很有灵气,发人深思。比如《喙声永不消失》、《月夜,夜莺声声》等。《喙声永不消失》,以蚕喻人,讲人的发展进步,也象蚕蜕皮破茧一般,有时需要百倍的勇气否定、破除自己花无数心血奋斗创造出来的“美丽”的“茧”,才能摆脱作茧自缚的困境。文章写得振聋发聩,震撼人心,叫人流下痛苦而有带着欣喜的泪水。《月夜,夜莺声声》,以美丽浪漫的夜莺比喻自己从童年就有的一个美丽的“梦”。其实,任何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不断发觉,我们童年、早年的一个个美丽的“梦”、“伟大”的理想都纷纷成空,纷纷破了。文章写得清新凄美,打动人心,叫人流下痛苦断肠凄凉难耐的泪水。   总之,史小溪散文,在散文创作平庸,泥沙俱下的当今文坛,确实如一缕清新、明媚、纯朴的阳光,透过沙尘弥漫的黄土高原而来,照亮我们阴郁疲惫的心,荡涤净我们心中的虚伪、浮躁、冷漠,澡雪干净我们的灵魂,叫我们感到浑身舒爽通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zl/6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