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
南北方的差异就格外明显
低温除了会使感觉麻木,手指僵硬之外,
更会带来恼人的冻疮……
这皮肤上又红又肿的小玩意儿真是让人伤透了脑筋,不碰还痒,碰了还疼,还怕抓破。不光影响美观、影响生活、还影响心情!
冻疮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又该怎样正确预防呢?
快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冻疮真的是“冻”出来的冻疮之所以叫冻疮,是因为它真的是“冻”出来的,冻疮的发病机制是因为血液末梢循环功能差,人体的血液就像河水一样在血管中流动,当血液流到四肢最末端(如手指、脚趾等)的时候,血液就要“掉头”回流,这就是末梢循环功能。
冻疮之所以好发手、脚、耳朵等部位,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不仅最远而且还很细,受控能力差,长时间暴露在外,受低温因素的刺激,这些部位的末梢血管容易收缩、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导致营养缺乏、引发炎症,就会长出又硬又痒的冻疮。
大家常说患了冻疮“一年冻,年年冻”,这是因为发生过冻疮的部位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极易发作,所以冻疮易复发。
冻疮发病因素疲劳、潮湿(环境潮湿、手足多汗等)温度急速变化营养不良等全身因素(如贫血等)局部血液循环不良(鞋袜过紧,存在基础病变如糖尿病足,或缺乏运动此外,“冻疮”这个名字让很多人误以为是寒冷低温引起的,其实,0℃以下的寒冷,引起的常常是更严重的急性冻伤,而并非冻疮。大多数冻疮是由于长期暴露于0℃以上、10℃以下的寒冷环境中而导致的。
冻疮容易发生在哪些人身上?冻疮容易发生在儿童、青年女性、贫血、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肥胖等人身上。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末梢血液循环都不大理想。还有一类手脚容易出汗导致局部潮湿的人也会出现冻疮。
正确预防冻疮,只要三步!1保暖是第一要务!尽量保持室温不低于10℃,如果外出,要注意薄弱部位的保暖,戴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要把身体所有敏感部位都包裹好。
女孩子最好摒弃紧身裤,因为它会使下肢绷紧不利于血液循环从而诱发冻疮。选择一双保暖的鞋,保持服装、鞋袜干燥。
2要防止冷热变化过快!寒冷环境下冻僵了,可不能马上就烤火!要先回到温暖环境,然后按摩受寒最重的部位。手外露的话可以拍拍手,反复搓揉手指和手掌,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待肢端麻木的感觉消失了以后,才可以用温水毛巾短暂敷一下!
3要注意适度锻炼!预防冻疮的终极法宝,就是通过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不过,孕妇、老年体虚的人、以及心功能不全者不必勉强自己进行高强度的锻炼,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快步走或是散步。
饮食方面有什么建议吗?可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吃热性祛寒食品,如胡椒、生姜、肉桂、辣椒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御寒效果。
治疗如果保暖不当形成冻疮,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治疗:
①干姜和艾叶水煎熏蒸和泡手脚。
②如未出现破皮,溃烂等现象,可用红花油涂抹,适当进行局部的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③涂抹冻疮膏,不宜涂抹过厚。
这些民间说法,都靠谱吗?
搜索
当然,长期以来,民间还流传着各种治疗冻疮的“秘方”,对其中几种比较主流的方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用芦荟汁搽手芦荟汁液可以保湿,但是用它来治疗冻疮,没有经过验证到底是否有效,科学性有待考察。同时,涂抹的时间点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天气回暖时节涂抹并好转,会让人认为是有用的,但并不能区别是气温回升的功劳还是汁液在起效。
用辣椒水冲洗辣椒水可以刺激末梢血管舒张,理论上有一定效果。但是你真的不怕痛吗?
用冷水洗手对于这个方法,小编之前就试过,冷水洗手,这种“以冷制冷”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只是短时间内能让手掌变暖,起不到长效作用。
最后
再次提醒大家
治疗冻疮最关键的是保暖!
小星星快到碗里来~
往期精彩回顾
“人体排毒时间表”是真的吗?真相是......
酒量能不能练出来?关于喝酒的7个误区
脑洞
一不小心吞了口香糖,会把肠子粘住吗?
慌了,原来我一直在用厕纸擦脸........
您看此文用分秒
转发只需1秒呦~
来源
医院
编辑
张家树
责任编辑
巫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