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气
脚气病因:浅部致病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
症状分类:
1.真菌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脚癣、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由于真菌型脚气没治好,多种病菌复合感染成脚癣造成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4.糜烂型:由于随意用脚气药产生抗药性后,脚表皮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真菌感染的特殊性:
1.传染性:预防传染他人及自身其他部位的传染,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顽固性: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1.口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2.外用抗真菌药物(涂抹类:聚维酮碘软膏、酮康唑软膏、特比奈芬等)
二、支持治疗
1.外用泡/洗脚类(聚维酮碘溶液、足光粉、脚癣一次净、中药等)
2.角质剥脱剂配合外用(维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维胺酯维乳膏)
3.口服止痒类(抗过敏类: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三、辅助治疗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蜂胶胶囊等。
四、个人防护:
针对体癣的传染性:泡洗衣物及勤洗手(消毒类,抗菌洗手液)
五、关联原则:
口服抗真菌类+口服止痒类+外用泡/洗脚类+外用抗真菌药物+角质剥脱剂+棉签/棉球/手套+保健食品+消毒类产品+抗菌洗手液
六、疯狂联想:
脚气之皮肤角质化、脱皮等(外用护肤类)
脚气之臭味(香水)
脚气之传染性(专用洗脚盆)
七、健康嘱咐:
1.注意平时的自我卫生清洁,勤换袜子,使用专人的洗脚用具。
2.勿挠、抓。忌吃辛辣、烟酒等。
3.治疗勿自动停药,继续用药数周,防止复发。
2、体/股癣
病因:体癣是由真菌引起的,凡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所引起的浅表损害统称为体癣。
症状:起丘疹、水疱及脱屑,并伴有明显的瘙痒。常表现为丘疹、水疱或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的红斑,中心常消退,边缘扩展,形成环状损害,急生期炎症明显,慢性期暗红色,中心消退不明显,但边界清楚。
真菌感染的特殊性:
1.传染性:预防传染他人及自身其他部位的传染,常由手癣、脚癣、股癣、甲癣或头癣引起,如果与癣病患者密切接触或共用毛巾、衣裤等也可以被传染。
2.顽固性: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冬天,皮损自然减轻甚至消失,但如果不治疗,到天气转热时又会发作。
治疗原则:(体癣治疗应以局部治疗为主。皮疹广泛严重者,可考虑全身治疗。)
一、病因治疗:
1.口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2.外用抗真菌药物(涂抹类:聚维酮碘软膏、酮康唑软膏、特比奈芬等)
二、支持治疗
1.外用擦/洗类(聚维酮碘溶液、复方土槿皮酊,中药等)
2.角质剥脱剂配合外用(维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维胺酯维乳膏)
3.口服止痒类(抗过敏类: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三、辅助治疗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蜂胶胶囊等。
四、个人防护:
针对体癣的传染性:泡洗衣物及勤洗手(消毒类,抗菌洗手液)
五、关联原则:
口服抗真菌类+口服止痒类+外用擦/洗类+外用抗真菌药物+角质剥脱剂+棉签/棉球/手套+保健食品+消毒类产品+抗菌洗手液
六、疯狂联想:
体癣之皮肤角质化、脱皮等(外用护肤类)
体癣之传染性(专用洗浴用品)
七、健康嘱咐:
1.注意平时的自我卫生清洁,勤换衣物,使用专人的洗浴用具。
2.勿挠、抓。忌吃辛辣、烟酒等。
总结:真菌感染治疗注意事项
1.消灭传染因素
2.坚持正确用药
3.忌用皮质类固醇软膏
4.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5.病情严重时配合内服药
痱子
病因: 又名“汗疹”,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能及时地蒸发,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
症状分类:(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1.白痱表现为小米粒大小浅表水疱,很容易蹭破,轻度脱屑而愈,多见于婴儿、孕妇;
2.红痱为红色小丘疹,但与毛囊无关,多见于小儿;
3.有的为小脓疱,称为脓痱。
痱子与湿疹区别:
痱子和湿疹“长”得比较像,且常发生于夏季,应注意区分:
若疙瘩是慢慢出来,且长时间不消退,感觉较痒,就可能是湿疹。
湿疹患者大多皮肤粗糙,不容易好。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外用消炎止痒剂(宝宝湿疹膏,痱子粉,花露水等)
二、支持治疗
1.继发感染者应加服抗生素(阿莫西林等)
2.内服清热、利湿、解暑的中药或制剂。(金银花露、清热祛湿冲剂等)
三、辅助治疗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蜂胶胶囊等。
2.家庭汤料:清补凉、绿豆糖水、绿豆粥、清凉糖水等
3.中药类:西洋参泡水、灯芯麦冬汤等
四、个人防护:
注意卫生:泡洗衣物及勤洗手(消毒类,抗菌洗手液)
五、关联原则:
外用消炎止痒剂+(抗生素类)+棉签/棉球+清热凉茶+维生素类+汤料+中药+消毒类+抗菌洗手液
六、疯狂联想:
外用护肤类
七、健康嘱咐:
1.注意平时的自我卫生清洁,小儿要勤洗澡,及时擦干汗及更换衣服。
2.勿挠、抓。忌吃辛辣、烟酒等。
3.不要用强碱性肥皂洗。不要用热水烫,可用温水冲洗擦干,扑撒痱子粉。
湿疹
病因:湿疹(中医称湿毒)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易演变为慢性湿疹。
症状:
1.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
2.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发生湿疹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指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
2.感染因素:常由渗出液引起;
3.药物因素:药物的过敏性;
4.饮食因素:食物的过敏性及食物的变态反应等;
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1.口服祛湿类(湿毒清胶囊等)
2.抗生素类(阿莫西林等)
3.外用消炎止痒剂(湿疹膏,丹皮酚乳膏等)
二、支持治疗
1.口服止痒类(抗过敏类: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乌蛇止痒丸等)
2.外用泡洗类(聚维酮碘溶液、炉甘石洗剂、中药等)
2.内服清热、利湿的中药或制剂。(清热祛湿冲剂等)
三、辅助治疗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蜂胶胶囊等。
2.家庭汤料:清补凉、生地土茯汤等
3.针刺疗法
四、个人防护:
有渗透液,注意卫生:泡洗衣物及勤洗手(消毒类,抗菌洗手液)
五、关联原则:
口服祛湿类+抗生素类+抗过敏类+外用消炎止痒剂+外用泡洗类+棉签/棉球/手套+祛湿凉茶+维生素类+汤料+中药+消毒类+抗菌洗手液
六、疯狂联想:
1.外用药妆护肤类
2.个人洗浴用品
七、健康嘱咐:
1.注意平时的自我卫生清洁,注意起居皮肤的护理工作,勤更换衣服。
2.勿挠、抓。避免过度疲劳,禁忌辛辣、酒腥、动风及可能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
3.吃药的同时了解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要不明不白地乱用药,尤其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课件介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