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都患有脚气。随着气温及湿度的增加,夏天脚气易复发,严重时会合并其余部位发生癣菌感染,甚至引发“自我感染”及“他人感染”。
脚气主要表现为瘙痒、水泡、脱皮、糜烂等,但是是不是只要瘙痒有水泡就是脚气呢?
很多人脚一痒,就认为自己得了脚气、或者脚气复发,开始涂抹各种软膏、用醋泡,十八般武艺都用上。然而后果往往是:不仅症状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重!
脚痒别盲目,知道下面这些,才能有效「止痒」。1.脚痒≠脚气!还可能是这些原因脚气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脚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发病率很高,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的10%。在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中,足癣约占1/3以上。也因此一提到脚痒,很多人会直接等同于脚气。其实除了脚气,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癣菌疹等多种疾病都会表现为水疱、瘙痒等症状。但是治疗方法却大不一样,一旦用错反而可能会加重。(1)脚气脚气多发于中、青年人,且以男性居多。因病原菌种类等的差异,在医学上常分为三种类型。
1、水泡型
好发于足缘部,局部炎症明显,其水疱较为饱满、大状,壁较厚,有糜烂症状或透明疱液渗出,伴有瘙痒疼痛感。但抓破后可能会继发感染,引起蜂窝组织炎、丹毒、淋巴管炎等。
2、糜烂型
一般多发于第3、4、5趾间,初期脚趾潮湿,有小水疱或是浸渍发白,有少量鳞屑或是渗液。干燥后脱去皮屑,有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易发痒及出现继发感染。若抓痒后不及时洗手,也可能引发手癣。
3、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有形状不规则的嗜红色鳞屑性斑片,皮肤粗厚而干燥,有脱屑及瘙痒,界限或模糊不清,病情缓慢,也较顽固。一般多见皲裂,尤其是冬季,夏季可出现丘疹或小疱,病菌扩展可能会累及趾甲,皮肤也易增厚,出现“皮屑”。
治疗方法为抗真菌药物治疗(咪唑类、丙烯胺类、吗啉类等),合并细菌感染则加用抗生素。足癣的复发率很高,研究显示:80%以上的患者平均每年复发超过2次,继发细菌感染者高达40%,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工作和日常生活。(2)脚部湿疹脚部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一般常两侧同时出现皮损,对称性。水疱边界不清,多见于脚底、趾腹、趾间、趾背、足背等部位。治疗方法多为做足部皮肤保湿,外用止痒消疹修复乳膏,像御惠堂成人型抑菌乳膏。就算是合并真菌感染也可使用。(3)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手足部位的结节性湿疹样皮肤病,一般在春末夏初至秋季发病。皮损常对称出现,表现为密集深在的小水疱,在指趾侧面较多,严重的可出现在手掌和足底,并且聚集成大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衣领状脱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但是真菌检测多为阴性。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局部过敏或刺激、过敏体质等都可引起。治疗方法多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避免多汗。早期可以用抗组胺药物,病程后期以脱屑为主时可外用10%尿素霜。2.这些人和场所,容易传染!皮肤癣菌作为导致手癣、足癣的致病菌,非常容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除了坚持正规治疗,还要做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护理:
1、经常洗脚,擦干脚丫和脚趾,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2、勤换鞋袜,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
3、足癣治疗中和治愈后,要在鞋袜里使用抗真菌散剂,或多把鞋拿到太阳底下暴晒。
4、别光脚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行走;去浴池等公共场所时,不用公用拖鞋、毛巾、足盆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