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气温开始逐渐升高,临床上也多了这么一类患者,温度高了脚就发臭,很多人认为是得了脚气,其实脚臭和脚气是有很大区别的。
脚臭注意鞋子透气,穿棉质鞋袜,注意个人卫生就可以有效避免,而脚气则是一种真菌感染的皮肤病,是需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的。
脚气的分类
水泡型
这个类型的脚气病,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如不及时治疗,被患者抓破之后,会继发细菌感染。
糜烂型
这种类型常见于多汗患者,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多发于第3、4、5趾缝间,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
角化型
角化型脚气病病程缓慢,治愈难度大,表现为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发痒、皲裂等,多见于老年患者。
脚气应该怎么办?
外用抗真菌药物
建议外用单纯的抗真菌药物,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使用,坚持使用一个月以上。因为真菌和细菌不太一样,细菌的话用个几天抗生素就能好,但真菌一定需要长时间用药才能获得根治。只使用几天的话,症状也会得到改善,但不能够根治。
注意足部的护理
平时尽量穿透气的鞋子,勤换袜子勤洗脚,袜子尽量穿棉的,这样吸汗性好一些,估计个人卫生,不要去穿公用的鞋子,防止交叉感染。
坚持积极治疗
不治疗的话,首先脚气本身就具有传染性,其次很多足部感染的发生都是在真菌感染(也就是脚气)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我们临床上,很多病人都是先患有脚气,但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后来导致了丹毒、自体敏感性湿疹、癣菌疹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脚气的日常护理
脚气具有传染性,所以,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预防,如每天洗脚,换袜子,穿透气的鞋子,避免和他人共用鞋袜及洗浴用品等。摸过患有脚气的足部以后,记得进行手部消毒,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饮食上经常吃含维生素B1丰富的糙米、粗杂粮、瘦肉、果仁、豆类食品,也可适当服些维生素B1片或干酵母片等。应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醇药膏治疗脚气,会加重症状;压碎的阿司匹林片撒在糜烂型脚气的足趾间,会形成溃疡;皮炎平软膏中含有大量的激素成分,如果滥用只会是越搽越厉害。
若您有关于白癜风方面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快速咨询。我院“线上问诊”已开通,可直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