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全球艾滋病日,那么艾滋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艾滋病,英文AIDS,专业称呼,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这种病是因为人体感染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我国在年底有78万人携带HIV病毒,北京市目前存在约1.3万HIV感染患者。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生活和情绪可能会受到很大干扰。但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是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有很长的潜伏期,感染者潜伏期内跟健康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要延缓发病时间。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有文献报道,艾滋病患者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且常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神经科。但同一临床表现、同一神经系统体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如结核菌、隐球菌、病毒、弓形虫等,导致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病史率高。艾滋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的一种传染病,现仍以预防为主,如果有过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接受有可被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等)的人出现出现长期低热、持续腹泻、体重下降等要高度怀疑感染了艾滋病,医院、卫生防疫站或其他指定的卫生部门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传播经以下三种途径: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根据感染后临床表现及症状严重程度,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的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HIV引起缓慢渐进性感染,具有很长无症潜状期,平均潜伏期7-10年,每年约4-10%发展为艾滋病,12年内发病率65%,15年内95%,少数在感染后17年仍未发病;发病后病程平均为1年半。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
然而即使进入艾滋病发作的时候,也就是潜伏期结束时,刚开始的发作症状还是依然可能很不典型。有的人可能就是身上有一些淋巴结肿大(很多别的感染,比如局部皮肤破损感染了细菌,都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也有的人可能是肌肉酸痛、发热之类的类似“感冒”的症状,也有人可能就是晚上容易淌汗而误以为自己这段时间可能工作忙压力大有点“虚”,或者经常发生感冒、脚癣一类的小感染而误以为自己仅仅是最近“抵抗力有点弱”。如果有过高危行为,比如卖血、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的性行为一类的情况,再出现这类症状时候一定要想到是否有艾滋病的可能,医院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检查一下。
这个“抵抗力有点弱”就是大问题。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食欲下降,两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气促、干咳数周。皮肤、口腔出现平坦或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到了发病期,全身症状开始出现,表现为持续的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多处淋巴结肿大,触之感觉并不疼痛;持续慢性腹泻;体重出现不明原因的下降;盗汗,初为夜间出现,继而发展到白天也存在;极度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复头痛、反应迟钝乃至痴呆;出现肺炎、结核、肠炎等,甚至肿瘤。
保护自己,最好还是从源头做起。洁身自好,尽量不发生高危行为。不吸毒,不与人共用注射器,如果被侵犯,一定要及时报警,服用药物采取阻断措施。将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