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年,井冈山大健

井冈山万人群您有82位共同好友进群▼《井冈山网》信息,将在每晚20:00更新▼关于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

大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持、修复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业态、产品和服务的统称,覆盖一二三次产业,具有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等显著特点。根据吉安市《关于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井冈山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实施期限为-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省和吉安市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井冈山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成熟的旅游产业优势,按照“健康+”“生态+”“文化+”“旅游+”的理念,以资源整合和新业态培育为重点,切实把大健康产业作为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生态养生、开发养生文化的战略性产业加以培育,着力构建以红色体验为特色、生态养老为补充、户外健体为支撑、绿色产品为基础,创新融合一二三次产业发展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为实现井冈山“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奋斗目标注入新动力。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围绕将井冈山打造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健康旅游、优质养老、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首选地和优选地。推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规划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小镇)、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扶持一批示范企业(点)、探索提升一批试点示范经验、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2.产业发展目标。到年,全市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其中:

(1)全市打造文化、养生旅游精品(特色)小镇2个以上,开发建设户外拓展、摄影、写生、文艺创作等基地5个以上,健康旅游全年接待游客达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

(2)全市打造一批以生态健康养生养老为特色的候鸟式养老、“生态+休闲养老”示范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点;30%以上的城市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3)全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30万亩以上;全市获认证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总数达到60个以上;全市绿色和有机产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

(4)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中药材加工能力达1万吨;全市中医药和保健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亿元。

3.企业发展目标。到年底,力争全市大健康产业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1家以上、过万元企业2家以上。

三、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足于大健康产业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加强政府调控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谋划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好地投入到中高端健康产业发展。

2.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结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培育大健康产业与发展全域旅游、精品民宿、养老服务以及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统筹发展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充分依托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脉络,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资源,科学谋划布局,保持城乡建设整体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瞄准市场空间,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深挖发展潜力,科学安排产业发展时序,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

4.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走出去”战略,瞄准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技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强化“健康+”发展理念,加快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体育健身、生态休闲、信息服务、中医药保健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四、发展重点

1.融合发展健康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起点,深度融合红色培训、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中医药、旅游与养老、旅游与温泉、旅游与体育、旅游与乡村建设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旅游+”多业态产品。大力实施“茨坪+”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6”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建设一批摄影基地、写生基地、文艺创作基地和房车露营基地,策划开发一批户外露营、健身徒步旅行等山地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产品。继续提升红色培训户外拓展运动质量和井冈山红色国际马拉松赛、井冈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赛事水平,策划2-4条健康养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具有井冈山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田园观光、农业采摘、农事体验、水上漂流等特色户外旅游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休闲运动。(责任部门:市文广新局;配合部门:旅游管理处、红培办、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各乡镇场)

2.加快发展生态健康养老。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以及现代健康理论,以井冈山良好的天然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罗浮、梨坪等地为试点,鼓励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加快开发温泉、森林浴、天然氧吧、竹林疗养等健康养生产品,建设一批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养老项目。以度假酒店、乡村民宿(客栈)、农庄、体验园为载体,通过注入康体养老元素,加快打造一批以生态健康养生养老为特色的候鸟式养老、“生态+休闲养老”示范点。同时大力实施医养结合工程,医院中医门诊资源,打造一批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生、康复保健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和特色产品。在农村现有的敬老院、光荣院等基础上开展农村“老年人幸福公社”优质健康养老示范点建设,构建农村养生养老服务新体系。(责任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旅游管理处、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各乡镇场)

3.集优发展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壮大“”富民产业,重点围绕“一茶四果”支柱产业,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加强科研交流合作,发挥好“井冈山生态经济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果园、茶园、蔬菜园及绿色有机水稻等优势产业精品种植基地,鼓励支持“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让“井冈牌”绿色有机农产品成为大健康产业中高品位、高价值、高收益的特色细分产业。通过“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和组织参加多种国内外大型展会,不断提升井冈山绿色有机农产品精品形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八角楼园区管委会、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商务局、市工业园管委会、各乡镇场)

4.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紧扣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十三五”行动计划,根据我市生态气候类型和中药材地域分布特点,科学规划中药材种植布局,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带动强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药材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精深加工、品牌化市场营销,培育一批有自己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农户+联盟的形式,推动贫困人群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把中药材种植打造成富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责任部门:市林业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工业园管委会、各乡镇场)

5.培育发展中医药和保健品产业。突出中医“治未病”和保健理念,开发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示范产品,大力发展药浴、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保健养生服务,建设一批医药养生中心、健康保健中心、药浴保健中心。加强资源整合,支持现有果蔬、蜜柚、灵芝、有机茶、蜂蜜、绞股蓝等种植加工企业开发生产系列保健品。围绕食材药化、药材食化,积极发展药膳保健产品,加强药膳在餐饮服务业和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心理健康、母婴照料、托(安)养机构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部门:市卫健委、市工信委、市工业园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乡镇场)

6.构建培育大健康产业网络和宣传推广平台。紧密结合井冈山“智慧城市”建设,加大与携程、阿里巴巴等网站的合作力度,构建井冈山健康旅游、优质养老等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网络。鼓励中医药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中医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有效协同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网络。鼓励本地绿色有机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网络营销,大力推广绿色有机产品定制化订单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井冈山杜鹃花节、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特色节庆活动,扩大井冈山健康产业的宣传。(责任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旅游管理处、市文广新局、市工业园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各乡镇场)

五、政策支持

1.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和修改不利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向国内外各类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全面精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完善对大健康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批管理方式,认真清理资质审批项目,进一步规范住建、交通、公安、环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2.强化金融支持。在吉安市设立万元大健康产业奖励基金的基础上,市财政再配套万元奖补资金,采取事中或事后补贴、先建后补、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大健康产业跨跃发展。强化政银企合作,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大健康产业贷款的投入,积极为大健康企业打造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扩大开放范围。加大大健康产业招商工作力度,定期公布大健康产业招商目录和健康产业招商项目,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上市企业及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的对接。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促进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康复等设施,各级政府要扩大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康复等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公布采购目录。

4.加快人才培养。将大健康产业类人才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建立柔性引人用人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军型高端人才到我市发展创业。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大力培养营养师、理疗师、健康数据分析师、健康养生营销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能熟练操作药品生产机械的熟练工、技术工、中药材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能手等实用型人才,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5.提升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组建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一体合作,以联合、单独、协同等方式积极申请国家、省的研究基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投资开展新品研究,支持申建国家、省级科研平台。鼓励开展合作研发,推动相关企业在绿色食品、中药材、药物设计、安全评价、临床试验及工艺研究方面实现共同研发、资源共享。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井冈山市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重大政策研究和制定,协调解决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简称“市大健康产业办”),具体负责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市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小组。其中:市文广新局牵头负责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市民政局牵头负责生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绿色有机产品产业发展,市林业局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中医药和保健品产业发展,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大健康产业招商及电子商务发展。各专项小组负责制定专项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编制推进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3.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ycj/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