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深冬已至,近两日,又一波寒潮来袭,外界的低温环境除了让我们感觉麻木,四肢僵硬之外,更会带来许多病痛。其中,“冻疮”就是一种常见的、恼人的病症。
冻疮是冬季里常见的皮肤病,一般都是长在手指、脚趾、耳垂等部位。如果是身体长冻疮的话患处就会又红又肿、痒跟痛是常见的症状表现。冻疮是比较难痊愈的,一般要等到天气暖和才会逐渐消失。长冻疮的亲们注意啦!!
一、冻疮是什么?
冻疮常见于冬季,是由于寒冷潮湿而导致的一种局部的皮肤炎症损害。通常伴有明显的瘙痒,在温暖环境里这种痒会变得更明显。病程缓慢,可达数月之久,常常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才会痊愈,而下一个冬天很有可能还会复发。
二、冻疮形成的原因: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三、冻疮是怎样“长”成的?
1、好发部位:冻疮好发于循环末梢,比如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脚趾头、足缘、足跟和耳廓等处。常常对称分布,也可以单侧出现。局部出现冻疮就暗示着这个部位血液循环不是很好,是个体的薄弱之处。
2、冻疮的形态:冻疮常常是一个局部暗紫红色的、隆起的水肿性红斑,与正常皮肤的分界不太清楚,边缘发红,表面肿得紧绷绷的发亮,摸起来不算硬。按压它可以看到它会褪色,就好像把皮下的血液挤开了一样,放手后又逐渐变回原来红肿的样子。
四、受寒之后到底怎么做才能避免冻疮形成?
1、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不穿过紧鞋袜,避免末梢循环不良。
2、保暖。众所周知,寒冷是冻疮产生的主要病因,想不被冻疮折磨,最重要的预防办法就是保暖,尤其要做好冻疮好发部位的保暖工作,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湿。易生冻疮部位或者曾经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维生素E、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乳膏,促进血液循环,保湿护肤。
3、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因为这不仅不能缓解冻疮的症状,反而,从低温到高温的突然转变会使血管暂时麻痹,血液循环更加不畅。
4、热水泡脚。在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既可以释放一天的生活压力,又可以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既有利于睡眠,又能预防冻疮的出现,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如果已经有冻疮的人建议就不要用热水泡脚了,因为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加速患处的溃烂。
5、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6、注意手脚清洁。细菌滋生是引起冻疮的一个主要原因。冬天许多人不洗澡不洗头,这就给细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温床”。每天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积极做好身体的清洁工作,冻疮就不易找上门了。
民间流传着“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的说法。专家表示,只要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可以规避“年年冻”的发生。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冬天加强锻炼,做好保暖措施,改善末梢循环,轻松应对湿冷挑战,让冻疮不战而败,重现软嫩的手足。
素材:消化肿瘤科
审核:雷建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