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淫羊藿,比起巴戟天、仙茅、肉苁蓉这些补肾阳的药材,应该说它是令男人们最感兴趣的一味中药,这在于它这个名字一点都不忌讳,很直接明了,它的另外一个正式名字“仙灵脾”反而知道的人不多。这个令人心动的名字,来自南北朝时的大医学家陶弘景,他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物,对道学、医学、炼丹、历算,文学都有相当的研究,《本草经集注》就是出自他手。
陶弘景首次提出了淫羊藿这味药名,他说:“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顾名思义,“淫羊”是字面功用,藿(古称豆叶为藿)是其植物属性,并认为“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话是夸张,但道出它最大的特色是补肾壮阳,后来李时珍也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宜之。”所谓真阳不足就是肾阳不足,用现代话来说症状,则是脸色苍白,畏寒怕冷,体虚自汗,阳痿早泄,宫寒不孕这些。
因此,在古代,一些道医术士研究春药,其中少不了淫羊藿这个主要成分,因此这玩意也就成了皇帝贵族们御女的灵丹妙药,当然纵欲的结果就是折寿。
淫羊霍为什么能壮阳,这可能与淫羊藿里包含的一种化学成分——淫羊藿苷大有关系,它能延缓衰老,促进心脑血管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当然最关键的是它能增强性腺功能,促进精液浓度与分泌,有人认为这类似于伟哥的活性成分西地那非,有助于改善和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据说意大利米兰大学有个天然药物实验室曾发布一项研究成果,指出淫羊藿是天然“伟哥”。
所以,淫羊藿很受男人们的欢迎,在网上是很走红的药材,那么我们来看看它的真面目。《本草图经》记载:淫羊藿,今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叶青似杏叶,上有刺。茎如粟秆。根紫色,有须。四月开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坚细,经冬不雕,根似黄连。关中谷呼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使。
这是我在湖南雪峰山拍到的淫羊藿:
这是我在河南伏牛山拍到的淫羊藿:
眼尖的朋友能看出,湖南的淫羊藿与河南的淫羊藿有着明显的区别,湖南的叶子偏长而尖锐,河南的叶子偏圆一些。这是两种淫羊藿,湖南的是箭叶淫羊藿,河南的是圆叶淫羊藿,按植物学分类就是淫羊藿,此外还有朝鲜淫羊藿、粗毛淫羊藿、柔毛淫羊藿、黔岭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等。
淫羊藿货品种繁多,从东北到华南都有产出,从药性含量来说,目前各个药学研究机构出来的文献比较繁多,各有各的检测标准及报告,总的来说,以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的含量最好,箭叶其次,其他品种再次。所以我用淫羊藿还是用豫西产的,效果更好。
这里有三份检测报告,可供参考:
淫羊藿的具体使用方面,药方以及典故很多,大多数壮阳补肾的方子里都有淫羊藿的存在。中国中药研究所曾经出个一个报告,关于中药保健食品的配方结构化数据库分析,在种抗疲劳保健品当中,含有淫羊藿成分的有种,排名第四,在这种产品当中,常用的淫羊藿组合有59个,例如枸杞、人参、西洋参、黄芪等等,这足以说明淫羊藿在滋补类药食品中的地位之高。
除了汤剂外,泡酒似乎更为一些男人所青睐,取淫羊藿50克(一两),白酒或米酒克(一斤),加点菟丝子和黄精更佳,浸泡半个月或20天后即可饮用。此外,还有泡水喝的,但泡水当茶饮,建议要煮一煮,熬一熬,现在很流行泡药茶,但滋补类药材泡水实际上浸出效果不大,简单说光开水冲泡,药性出来的不多,古往今来,滋补类药材多数都是要熬的,熬的时间还要长,精华才能出来,按现代医学来说,就要是破坏植物的细胞壁,使其内在营养成分能释放出来,所以现在有些商家推出的一些”破壁产品”或“破壁机”之类。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淫羊藿多为配伍使用,现在网上把淫羊藿吹的很厉害,只要喝了它就立马见效,其实单味使用效果并非很明显或者说比不上配伍使用,中药还是讲究“君臣佐使”,人体是一个综合体,五脏六腑,津液血气,骨肉经络,不能说肾阳不足就只把淫羊藿当饭吃。此外,使用淫羊藿,我个人感觉分量得足一些,量小的则偏向于安神定志,失眠或神经衰弱的朋友不妨用些淫羊藿试试。
二是淫羊藿滋补肾阳,但一个前提是务必要用羊脂炒过最好。淫羊藿的炮制方法也有不少,有酒煮、蒸制、醋炒、蜜炙等,但以羊脂炒的一直为历代所用。《雷公炮炙论》首先提出羊脂炒:“凡使,时呼仙灵脾,须用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枝尽后,细锉,用羊脂相对拌炒过,待羊脂尽为度。每修事一斤,用羊脂四两为度也。”为什么要用羊脂炒,那是淫羊藿本身偏寒,《神农本草经》最早就记载其“味辛,寒”,过火羊油炒后转药性为辛温,因羊脂性温,本身温肾阳,经其拌炒后,淫羊藿则增强了温肾壮阳的作用。所以现在以淫羊藿入药的滋补类药品,都是用的羊脂炒过的,而不宜用生品。
这是羊脂炒淫羊藿的实拍照片,用的还是豫西伏牛山的圆叶淫羊藿
羊脂炒品与生品对比
曾有网友聊天,说到淫羊藿泡茶喝了2个月也没见效果,问之是生品还是羊脂炙品,说是在药店买的,发来照片一看居然是生品,且不说单味药效薄,生品效力自然大打折扣,它的功效偏向于祛风除湿了,古代很多医书都提到了这一点,主治“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等。
唐代柳宗元被贬永州,南方潮热,很快就生病了,无法走路,后在门吏的介绍下,服食淫羊藿治愈了,就写了首五言诗《种仙灵毗》讲述了淫羊藿治病的过程。他这个病应是风湿性关节炎,所以“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门吏告诉他湘西南有好药,服用十来天就会健步如飞,“及言有灵药,近在湘西原。服之不盈旬,蹩躠皆腾鶱。”于是他收集了不少淫羊藿,白天晒干,晚上捣碎服用。这是淫羊藿治疗风湿的个案,无意中成为千古流传最具威力的医药广告。
此外,宋代诗人张耒也曾作《服仙灵脾酒》,讲述了制作、使用和效果:“冷气侵吾髀,趋拜剧苦艰”,风寒侵袭,腿脚不灵,走路难受,于是买来淫羊藿,用细绢包裹,放进酒壶里浸泡七天,饮用后“跛曳皆翩跹”!如此灵验,让他喜出望外,“呼儿谨盖藏,用此九转丹。”,当成宝贝收藏好,这药酒堪比“九转丹”!
由此可见,古人用它治疗过风湿关节病、骨质疏松或关节老化等,效果还是不错的,这倒是对应了淫羊藿的另一个名字:弃杖草。这个名字来自李时珍,他认为腰膝寒凉,走路艰难,半身不遂等,可喝淫羊藿酒,谓老人服用此药,可以丢掉拐杖,因此又名弃杖草。
还有,淫羊藿并非人人都合适服用,它是温热的,因此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也就是说,具有上火症状,比如五心烦热、小便黄赤,流鼻血、头晕等,就不能服用淫羊藿了,《本草经疏》曰:"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这里一定要注意肾阳虚与肾阴虚的区别,阴虚忌用淫羊藿。
最后,淫羊霍不仅药用,其实它还是一种很好看的观花植物,它是喜阴植物,放在客厅也不错,外形也蛮好看,通常枝生三叉,叉生三叶,所以它还有个比较贴切的名字:三枝九叶草,其每年4月开花,花瓣嫩白,花蕊嫩黄,纤细可爱,非常美丽。
淫羊藿花蕊有四条细小的花柱,甚是美丽,可惜手机拍不清楚,明年再拍清晰点的。
看看淫羊藿的种子
行走山水,探觅本草,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