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又延误了,就随手写点东西吧。
昨天看到一篇名为“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的文章,还是著名的财新自媒体发的,而且据说这话是马云说的。
马云说过网上又很多人冒用他的语录,很多话他压根没说过。我也觉得阿里应该出个“马云官方讲话大全”,详细记录马首富语录的前言后语,免得被人冒用或篡改。
不过很多人真的相信下一个中国首富来自大健康行业。道理无非中国人口多还老龄化,健康医疗需求大,富裕以后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极大。
大健康产业机会很多我赞同,但会出首富我表示怀疑。
大健康产业具体都包括哪些门类?好像没有公论,除了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肯定在,保健食品和健康器具似乎也算。不过按摩捏脚算不算?能测心率血压的手表算不算?能查医疗咨询的智能音箱算不算?号称喝了能美容减肥的胶原蛋白和酵素算不算?如果也算,米面油茶也跟健康有关呢。
所以咱们先得界定大健康产业范围,说太宽就没意思了。我谈的健康产业主要还是医药,医学营养,医用家用器械和医疗服务,再加上相关的健康险,医学人工智能等等跟疾病和健康管理密切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领域需求大且痛点多,创业机会层出不穷,然而要出首富还是挺困难的。
医疗健康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属性,要保证全社会一定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所以政府或者机构是主要的买单方。买单的目的是保障大众的健康需求,不是让谁发大财。没有谁的议价能力能跟政府比,所以就算你发明了很牛逼的产品,总利润也不会飞上天。成为巨富有可能,成为首富难度极大。
医疗健康有太多的细分门类,具体到疾病或者健康管理的需求和实现方式差异极大,应用技术和监管门槛都很高,推出一个新药或者一个心器械或者打造议价盈利的医疗机构,需要耗尽人一生的精力。想跨疾病推销产品或服务不是一般的困难,这也是成为首富的极大障碍。
中国近年来的几个首富,不是搞互联网就是搞房地产的,他们共同的长处就是能轻易实现业务跨区域跨品类复制,甚至形成垄断。
医疗健康天生较难形成垄断,不垄断就无法形成超额利润。而电信,石化,零售,互联网甚至消费品品牌天生就容易实现垄断,因此各国首富如美国比尔盖茨和贝佐斯,法国LV家族和墨西哥电信大王卡洛斯.埃卢等。
医疗健康面对中老年人比较多,用户了解和接受产品的周期长;医院等专业机构的推广,因此营销成本也很高。医疗服务还有地域性,搞连锁低成本快速复制那是送死。同时医疗健康的人才培养成本和周期都远超其他行业,员工又贵又难找怎么帮你成为首富呢?
就算发明了一种治疗某种重大疾病的特效专利药,如果担心可能造成公卫危机,政府可以强行谈判降价或者强仿。而再牛的医疗健康产品,都会刺激竞争品先后出现,例如最新的CAR-T和肿瘤IO治疗。厂家可能赚很多钱,但无法长久垄断就当不了首富。
世界健康产业首富一般都是私营药企老板,身家差不多在-亿美金左右。港城的孙小姐大概未来十几年都会是中国健康产业首富,不过带量采购等系列政策出来,能保持现在中国富豪榜前20位的位置就很厉害了。而中国首富身家至少亿美金以上,全球首富杰夫贝佐斯则达到了亿美金。
有人说做医疗属性强的做不大,那就做面向大众的消费医疗。同样消费医疗面临很多监管,重资产,重人才,看似毛利高,但大量复制很难。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几乎是这个领域的市值最高的,现在增速也慢了。
有人特看好养老地产或者健康险的致富机会,前者地产属性更强,再说也不是暴利;中国医疗体制决定了健康险只是医保的补充,离赚钱都差很远。
但是我肯定不管未来中国首富来自哪个行业,都会大量投资健康产业。无论李嘉诚,马云或者马化腾,许家印,都在研发新药,医院或做互联网医疗投下重金。
原因很简单;首富往往不年轻,自身也有更强的健康意识;健康产业虽然未必特别赚钱,但需求非常稳定,是典型的抗周期行业,首富的钱一定需要投健康产业来分散投资风险;健康产业有很正面的基础,医院不仅现金流稳定,而且能百世流芳;健康产业是人类基础需求,做好了可以延展出金融,大数据,消费等很多变现机会。
健康产业能不能出首富并不重要,跟我们老百姓也没啥关系。但我不赞成这种纯以发大财为卖点的宣传口号,医疗健康有长期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多就业和致富机会。但首要目的还是让用户生活更健康,更好享受生命的美好,赚钱是成就别人的幸福之后的自然回报。
作为健康产业的一员,我很热爱自己的职业,希望这个行业稳健发展。这个行业成功的标志不是出了多少富豪,而是帮助了多少患者或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有尊严。
作者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