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

老胡说:我们不追捧热点,我们聚焦数字智慧

01

我国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蓝皮书指出,自年起,我国健康服务业从蹒跚起步到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体制壁垒已被打破,产业升级向纵深推进;健康服务业与多产业融合迈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焕发新的活力。

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路径日益清晰

健康服务业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经济发展。首先,在国家层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健康服务业已逐渐占据政策规划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40号文件”意义非凡,不仅首次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非禁即入”体现了以市场配置为杠杆,以减少行政审批关卡为突破口,向社会资本全面、平等开放的变革思路。此后,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力量在“非基本”的健康服务业领域唱主角。其次,在区域层面,各省份也以此为契机先后发布了地方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及政策举措,延续政策核心并逐步细化实施内容。

2.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大,重心下沉渐成趋势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和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动,来自供需双方的驱动促使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下沉;与此同时,政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带动医疗卫生服务产业链加速重整和优化,医院、医生集团、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催生出医联体、医院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而精准医学、智慧医疗、再生医学、转化医学、协同医疗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在不断颠覆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方式。

3.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重要主体之一,并由此衍生出多种新兴业态。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主要由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和健康支撑产业相关企业、健康保险服务机构等组成。

①医院是创造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在中央有关项目支持下,截至年,全国超过家医院已开展医院试点建设工作。

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至14大类51项,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55元,进一步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提升居民获得感;

③健康体检机构作为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和服务主体,近年来市场扩容明显,年健康体检人次近5亿人次,市场容量超过亿元,近五年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左右。

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可穿戴设备等创新科技应用为优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了更便捷途径,数字化驱动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时代已悄然来临,年互联网健康管理产业规模超过亿元。

⑤年8月,国家卫计委批准新增包括健康体检中心在内的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相关数据显示,年全国健康体检市场中社会办健康体检占比约为10%,过去5年中增长了近4倍。

4.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新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可涉足基本医疗保障。近五年,商业健康保险随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而快速发展,两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突破亿元,商业健康险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超过12.0%;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平均保险费金额超过元/人。~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8%,而同期财产险年均增速不足10%,商业健康保险已明显成为商业保险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5.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幸福产业焕发活力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旅游、文化、体育、康养、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民生改善持续推进,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产业与各产业逐步进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体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①年11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年5月,国家卫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则首次提出了“健康旅游”的概念,它作为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明星业态,近年来备受市场和资本高度







































白癜风秘方
白癜风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gxtp/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