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小雨飘飞,湿滴滴的天气也没有停下的意思,“寒湿从脚起”,祛湿驱寒依然不得怠慢。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
”“春三月……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
晋人嵇康在其《养生论》中说得很清楚:春天里,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加上一撮盐,将膝盖至足底好好泡洗,可以行气血通经脉,祛除风邪湿毒和“脚气”。
不过,嵇康所指的“脚气”是脚病的笼统说法,有别于现代人脚气病,它特指因风毒湿邪致经络血脉瘀滞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酸痛甚至肿胀、麻木等。
而现代的脚气病指的是足趾间及足底部干痒,皮肤粗糙脱屑和皲裂,甚至有的还出现小水疱,瘙痒甚至发展成糜烂、流脓等症状,古代称为脚气疮或脚癣。
虽然古代“脚气”的概念和现代所指的病症不一样,但在湿邪加剧、霉菌活跃的春日,多泡泡脚,不失为简单实用的健身护脚妙法。
而在泡脚时加些盐可以平衡外浸液与体内液的渗透压,并能起到消炎杀菌的效果,对于预防脚病确有帮助。
“春季泡脚,胜吃补药
”1驱寒祛湿
春季阴雨绵绵,因天气潮湿,身体易积聚水分,身体也感觉总是重重的,这是体内湿气重的一种表现。体内的寒、湿之毒,通过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可加速排除。
2预防春困
俗语说得好:春乏秋困。初春微凉,人的身体也容易有倦意。而且春季气温回升,细菌湿气遍布在空气之中。
泡脚能加速血液循环,舒筋活血,能很快地消除一天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沐足所放材料不同会有不同作用
”1生姜祛寒
适宜人群: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生姜性慢、味辛,有散寒、止吐、温胃、镇痛、杀菌、祛痰等作用。
一般取15~30克生姜(约为中等大小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2花椒祛湿
花椒既是一种厨房里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温中止痛、去湿散寒。
用花椒水泡脚可活血通络,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
此外,花椒还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缓解脚气。
3温通足浴液
如果你是痰湿体质,爱长痘痘,肤色暗黄,湿气重,浑身乏力,身体肥胖水肿、心烦不眠,多梦,用温通浴液泡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温通足浴液用料:艾叶、川芎、三棱、透骨草、花椒等保健作用:通经活络,温经散寒。“泡脚时间有讲究
”几点泡脚最补肾
大部分人都知道泡脚有好处,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不同的时间段泡脚,起到的作用略有不同。
如果想护肾,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左右泡脚,效果最好。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
时间长短也有讲究。
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热,以40°C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泡到微微出汗是最好的。
上班族早上泡脚精力充沛。之所以选择早上泡脚,是因为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脚掌上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洗脚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使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给一天的工作“加满油”。
早上泡脚方法
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水温控制在40°C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左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摩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左右,再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左右。
为保持水温,可分次加入适量热水,重复3—5次。如果时间不充裕,仅进行1次即可,或者仅做按摩,不用热水浸泡。
“正确的泡脚
”沐足最好是选桶不选盆,因为盆太浅了,泡脚最好泡到脚踝以上,将近腓肠肌(小腿肚)的位置。泡脚桶最好选择木桶,因为木桶材质更天然,导热较慢易于保温。
气虚者泡脚水温控制在39度左右,不可太高,否则会头晕。
END文章来源综合自网络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