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君你好,宝宝最近一直流口水,看了很多文章和科普,都说是快要长牙了。于是就期待着宝宝的小牙冒尖,可等了好几天一点出牙的征兆都没有,反而口水一直流,嘴里还有白色小泡泡,这是什么情况?
一个小宝宝不吃不喝、爱哭闹、流口水,会是什么问题呢?
经常看文章的宝妈奶爸看到孩子流口水,会瞬间想到“长牙”,不过根据这位妈妈的形容,宝宝显然不是长牙那么简单,很可能是出现了口腔疾病。如果不仔细分辨,家长掉以轻心,可能会耽误孩子病情哦~下面小康君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孩子常见的三种口腔疾病!疱疹性咽峡炎:高烧+口腔疱疹
说起疱疹性咽峡炎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手足口病,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不熟悉的吧!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属于“表兄弟”,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柯萨奇病毒。
不同的是手足口病的疱疹一般表现在手心、脚心、臀部和口腔内。
而疱疹性咽峡炎仅仅在口腔内出现疱疹,小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这种疼痛常常把孩子折磨的吃不下喝不下,宝宝还会出现哭闹、厌食、流口水、呕吐等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再者手足口病发热多在38摄氏度左右。
而疱疹性咽峡炎多在39-40摄氏度左右,可能上午还好好的,下午体温就蹭蹭涨到40度。
(图片来源:网络)
在很多家长的叙述中,都可见对高烧的反复提及,经常把家长吓得不轻。
不过家长也不用太恐慌,疱疹性咽颊炎虽然来势汹汹,但极少转变为重症。
目前没有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特效药,主要处理方式是让孩子舒适、对症处理:
?退热
高烧不适,可口服退烧药;同时补充水分,预防孩子脱水。
?进食选择
孩子口腔疱疹大约会持续一周左右,在此时间,注意饮食清淡、柔软,此时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更合适;食物要偏凉一些,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病情变化要就诊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很少出现重症,但家长依然要密切观察,如果孩子24小时高烧(39度以上)不退、出现脱水症状(口干、无尿、眼眶凹陷等)、呼吸急促、频繁呕吐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注意隔离
一旦确诊疱疹性咽峡炎,一定要隔离2周后再上学。不止是为了自己孩子更好的休息和恢复,也为了避免疾病再次传播给其他小朋友。
鹅口疮:口腔雪花状白点
(图片来源:爱儿康)
鹅口疮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常见口腔疾病,是一种真菌感染,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鹅口疮表现为口唇、软腭、舌上、脸颊内的黏膜处布满雪花状白点或白块,不易擦掉,将其擦掉后会看到局部有糜烂的创面。
如果宝宝嘴里的白色物质能够被家长轻易擦掉,或擦掉后没有创面,则很有可能是奶块,这一点家长要注意区分。
鹅口疮感染初期,宝宝无明显疼痛,或宝宝只有在吸乳或进食时有痛苦表情、或表现为拒食。
当病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出现烦躁、哭闹等,部分宝宝会出现轻度发热。鹅口疮严重者还可能蔓延向宝宝咽喉、食管处,导致宝宝呼吸吞咽困难。
鹅口疮治疗并不麻烦,家长可以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局部涂抹,或制霉菌素片碾碎与水和成糊状涂口腔患处。
比较麻烦的是鹅口疮总是反反复复,如果宝宝有此情况,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不要擅自停药
这种感染易反复,建议痊愈后巩固1~2周。
?最好口腔卫生清洁
平时做好奶嘴、乳头、口腔卫生的护理。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经常洗澡和给宝宝奶具消毒。
?家长注意卫生
家长抱娃时要先洗手,尤其是家长有真菌感染者,比如皮肤念珠菌感染、有脚气的,也要积极治疗。同时家长袜子、床单、被罩等勤洗勤换、注意暴晒。
?不要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宝宝体内菌群失衡,此时白色念珠菌会趁机大量繁殖而发病。
口腔溃疡:溃疡面凹陷
(图片来源:网络)
比起肠道病毒导致的疱疹性咽颊炎,以及念珠菌感染导致的鹅口疮,口腔溃疡的成因要更复杂。
比如尖锐食物划伤、刷牙不当、饮食习惯、免疫力因素、心情不好、遗传等,都会遭遇口腔溃疡的光顾。
口腔溃疡呈圆形溃疡点,溃疡面凹陷,有白色或黄色的中心,周围微红肿,有明显疼痛感。
一旦被口腔溃疡缠上,孩子食欲会明显下降,家长可以用西瓜霜喷剂、B族维生素等药物帮助孩子恢复。
除了用药外,宝宝还要注意:
?营养均衡,饮食清淡,禁辛辣刺激,少吃烫食。
?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一般口腔溃疡1~2周会自行好转,如果持续2周都没有好转,或者严重影响孩子饮食,医院看看。
以上就是孩子常见的三种口腔疾病,总结起来就是:
●疱疹性咽颊炎
高烧+口腔疱疹,护理重点是让孩子更舒适。
●鹅口疮
口腔雪花状白点,要注意规范用药,警惕反复发作;
●口腔溃疡
溃疡点凹陷,重在日常保持规律生活,饮食营养均衡。
口腔出现问题,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孩子吃不下,精神也会受影响。所以发现孩子口腔有问题后,还需积极对待,该护理的护理,该用药的用药。
如果宝妈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分享给自己的姐妹哦~此外,不要忘了给小康君点个「赞」和「在看」哦~
▼往期精彩回顾▼■这5种冷暴力,足以摧毁一个娃…
■那些以为“产后抑郁是矫情”的人,真的该醒醒了!■睡觉的问题,真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文中图片及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即可咨询医生问题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