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部署,未来4年,健康产业要做这10件大事!
当大家的思绪都转移到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之际,国家发改委却发来一个重磅文件,这份文件涉及未来四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布局规划,对医疗健康产业影响甚大,值得所有朋友们收收心,来了解一下。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年)》的通知(下文简称《纲要》),对-年我国健康产业的推进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其中涉及10项重大工程。
工作目标
到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达到更高水平,形成若干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为健康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10项重大工程稍后我们会在文末附上,现在“医学界智库”先给大家梳理几项文件亮点:
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综合绩效考核
《纲要》内容:继续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建立便于人民群众获取医护人员执业信息的信息查询公开渠道,加强防范无证行医。
加大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力度,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强化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的管控,依法公开服务价格等信息。开展对医保违规和欺诈骗保的专项治理,对欺诈骗保的机构解除定点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纲要》提出要全面推开医疗保险智能监控,探索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纲要》内容: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准临床科研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区域内疑难病症诊治能力,逐步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力争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儿科、创伤等重点疾病在区域内得到有效救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医院建立责任、利益、服务和管理共同体,组建专科联盟,提升基层医疗管理和服务质量。
近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也指出,稳步推进医学中心建设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第一步,只有区域医学中心建设起来了,各个省都能够解决自己省内的疑难重症的治疗问题,才能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
医院获批成立国家医学中心,按照今年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接下来,将会有一批专科类别的区域医疗中心要建设,这医院来说又是一次升级的机会。
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容
《纲要》内容:支持符合医院跨区域办医,向基层延伸,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进一步发挥社会办医机制灵活、贴近群众的优势,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科医疗、专科医疗、中医药、第三方医技服务、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机构,医院协同发展。开展诊所改革试点,简化诊所准入程序,完善诊所基本标准,试点诊所备案管理,鼓励医师全职或兼职举办诊所。
优化行业准入。推进落实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完善医疗机构审批工作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审批”,压缩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医师、护士执业注册等审批时限,加快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的融合对接,推广通过在线获取的方式核验所需材料。实施好中医诊所、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和护理站备案管理。
近年来,为了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各部门联合下发多个文件,推动了社会办医的高速发展。毫无疑问,落实“放管服”政策,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充,仍是未来几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专科医疗、中医药、全科、养老......这些关键词值得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