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设中医药强市打造全域医养健康城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四个城市”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部署要求,10月22-2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振兴发展中医药暨医养健康产业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快推进医养健康产业相关工作,全力建设中医药强市、打造全域医养健康城。副市长李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吴海源参加会议。

李平副市长讲话

李平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全国自上而下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思路目标日臻成熟,实施路径日渐清晰,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医药振兴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是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顺势而为,传承创新,以实际行动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全市%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共建成“三堂一室”(“国医堂”“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名老中医工作室”)处,潍坊市和10个县市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但是,当前我市中医药工作还存在一些体系不够健全、人才相对缺乏、优势特色发挥不充分、扶持政策仍需完善的问题,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研究,逐项解决。

李平要求,下一步,全市中医药工作在发展思路上要把握好“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善于治本、长于预防”的优势,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中,体现中医药的价值,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二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养老、产业、文化“八位一体”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中西医并重。要在扶持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对中医药给予重点支持,使中西医两种医学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理论精髓和特色技术,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借鉴和吸取现代科技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永葆中医药的生机与活力。

在工作重点上要做到“五个强起来”: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让公众意识“强”起来。要开展媒体宣传,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平台,推出精品力作,在全社会营造相信中医药、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氛围。要开展科普教育,深入实施“六进”行动,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和知识,提高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

二是优化提升并举,让服务体系“强”起来。要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培育一批中医药名院、名科,推进中医药服务智慧化、智能化,增强发展活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扩大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三是坚持多方发力,让人才科技“强”起来。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完善相关政策;整合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是促进融合发展,让相关产业“强”起来。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养老、中医药+旅游、中医药+食品(餐饮)、中医药+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中医药产业项目,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五是加强协调配合,让发展政策“强”起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厘清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有针对性地出台投入、医保、价格、制剂和人才、科研、产业等扶持政策,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李平指出,医养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省、市都将其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今年以来,我市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医养结合示范创建中期评估,有5个单位被确定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一批医养综合体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坚持世界眼光,聚焦全球资源,紧紧围绕培育新动能这个根本来谋划、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形成产业优势。要按照省、市发展规划和方案要求,着力打造“全域医养健康城”,积极培育高端特色产业园区,整体构建“一区两带五中心”格局,形成发展优势。

二是推进跨界融合,发展关联产业。要围绕“大健康”目标,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推进医疗养老与中医药、旅游、体育、食品、地产等融合发展,提高产业聚合度,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

三是突出项目招引,推动产业发展。要深入研究医养健康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先进技术、优惠政策,制定专门产业招商方案,招引国内外行业龙头、高端平台、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带动产业水平提升。

李平强调,振兴发展中医药,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量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高效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统筹,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做好协调配合,抓紧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二要压实责任,强化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属事责任”;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协同作战、有所作为。

三要强化作风,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执行有力、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作为的医养健康产业建设队伍,解放思想、开放思维,用多元的思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拿出过硬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要分层次、分批次举办各类培训班,提升各级干部政策和管理水平,确保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如期完成。

医院东院区

参观鹤翔安养中心

参观浞景社区卫生服务站远程会诊系统

参观沃华医药

医院“名医名方名药”馆

参观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参观青州魏仕大健康产业园

参观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

参观青州天同医养院

参观青州东篱居养老公寓

参观青州弥河卫生院

医院儿童康复院区

峡山区介绍热敏灸小镇建设做法

世纪泰华集团介绍医养结合产业的理念和做法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高新区、青州市、临朐县的有关现场;峡山区、世纪泰华集团分别介绍了热敏灸小镇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情况,以及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的理念和做法。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分管领导,卫计局长、民政局长参加了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

对卫生与健康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zl/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