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甲板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以及甲沟炎等。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分型
1.远端侧位甲下型(最常见类型)真菌先感染甲周远端和侧缘的皮肤角质层,后延伸至甲床,最终侵入甲板,呈虫蛀状。常与足癣有关,非皮肤病癣菌引起的通常会引起甲周炎。2.白色浅表型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位于甲板表浅层。甲板出现白色不透明、边缘清楚的斑或横沟,质地松脆,易刮成屑。3.近端甲下型真菌由近端入侵甲板,产生白斑,开始局限甲半月部,逐渐扩大。常是患者免疫力下降的表现,常伴发甲沟炎。4.甲板内型甲板大面积受累,但不侵犯甲床。甲板呈白色或灰白色,无明显增厚或萎缩,没有明显炎症。这种类型非常罕见,由苏丹毛癣菌或须癣毛癣菌变种引起。5.全甲营养不良型(全甲毁损型)甲真菌病最严重的阶段,是上述各类型的基础上继续加重累及全甲。表现为全甲板受到侵蚀、破坏、脱落,甲床呈弥漫性增厚。主要治疗措施
1.局部治疗(外用药)推荐指征:(1)远端受损甲板<50%。(2)无甲母质受累,受累指甲(趾)甲数目<4个。(3)不能耐受口服药治疗。主要药物有5%阿莫罗芬,每周外用1-2次,连续48周。8%环吡酮胺,第1个月隔天一次外用,第2个月每周2次外用,第3个月每周1次外用到治疗结束,一般6个月以上。局部用药渗透性需要特殊配方载体,有限的甲板穿透性限制了其使用,常与口服或激光等方法联合。2.局部非药物治疗(1)拔甲或病甲清除术:由于手术拔甲损伤大,疼痛明显,仅局限于不伴有手足癣的单个甲癣治疗。(2)超脉冲CO2激光治疗:侵入甲板较浅且生长速度较快时疗效可靠。10个指甲/趾甲均进行治疗,目前缺少系统的临床实验,仅作为辅助治疗。(3)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结合一定波长的红光进行照射。产生氧自由基等杀伤病原微生物。3.系统治疗除了适用外用药以外的甲真菌病均可选用系统治疗,主要口服真菌药物: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1)特比萘芬成人剂量mg,口服,每天1次,甲癣6-9周,趾甲癣12-16周。避免与三环类抗抑郁药、β-阻滞剂等合用。(2)伊曲康唑推荐间歇冲击疗法,成人mg口服,每天2次,餐后立即服用,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为1疗程。手指甲2-3疗程,足趾甲3-4疗程。西沙比利、奎尼丁、地高辛、辛伐他汀等易引起心律失常,与阿托伐他汀、白消安可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与三唑仑、咪达唑仑禁止联用。(3)氟康唑真菌学治愈率明显低于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一般不推荐为一线治疗。当病原菌明确为皮肤癣菌时优先考虑特比萘芬治疗,甲感念珠菌或其他酵母菌引起,宜选伊曲康唑或氟康唑,无法弄清病原菌时宜用广谱的伊曲康唑。三种药物长期治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既往有肝功能损害不宜使用,孕妇及哺乳期不推荐口服治疗。预后
本病发展缓慢,不治疗可迁延终生。在开始系统性治疗后,病甲能见到甲根部新甲线长出,治疗有效,可进一步完成全部疗程。目前对甲癣治愈率标准认同的有临床和真菌学治愈。即甲板外观完全恢复正常,甲真菌镜检和培养均转阴。预防感染和再感染
甲癣应注意个人习惯和日常生活管理来预防,同时预防复发,防止传染给家人。1.做好个人卫生,减少与手足癣、体癣、甲癣、头癣患者直接接触。2.合并足癣、体癣等及时就诊并积极治疗。3.外出住宿,不共用拖鞋、浴巾等私人物品。4.穿鞋不宜过紧,通气性好的鞋袜,保持清洁干燥。5.避免甲外伤,修剪指甲不宜过短。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J]中国真菌学杂志,,10(3):-.[2]柴宝,王霞,刘维达.甲真菌的诊断和治疗.[J]皮肤科学通报,,4(35):-.李老师代理产品避免了局部治疗穿透性差的缺陷,外科拔甲的痛苦以及系统治疗的肝功能损害,如有需要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