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脚癣 >> 脚癣用什么药 >> 中药材五倍子

中药材五倍子

治疗白癜风秘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127/4566445.html

点上面“中草药大全”……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中医中药、有病不求人

五倍子为少常用中药。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始载《开宝本草》。商品分肚倍与角倍两种。

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旱倍子、乌盐泡、漆倍子、红叶桃。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或青杨等植物树叶上的干燥虫瘿。前者所生称“角倍”后者所生称“肚倍”。均由五倍子蚜虫寄生而形成。均为野生。

采集加工:肚倍5~6月采集,角倍8~9月采集。自树上摘下后,用沸水煮,随时搅拌,使其由黄褐色转变成灰色(约3~5分钟),以杀死内部的虫为度,取出,晒干或阴干即得。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乔木,高2~10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密被棕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基部膨大,叶轴与总叶柄有宽翅,被淡黄色棕色短柔毛;小叶5~13枚,无柄,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或长卵形,长5~14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无小叶柄。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厘米厘米,花小,兼有两性花和雄花;两性花的萼片5,绿黄色,长卵形,长约0.6毫米,先端钝,外侧及边缘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6毫米,先端圆形,边缘及内侧基部具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盘边缘,较花瓣略短,花药黄色,椭圆形,“丁”字着生,花丝黄色;雌蕊较雄蕊短,子房上位,密生长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黄色;雄花略小于两性花,花萼、花瓣与两性花相似,雄蕊5,形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果序直立;核果扁果形,直径约3~4毫米,熟时橙红色至红色,被灰白色短柔毛,内含种子1枚,扁圆形,灰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产地:生产于西南、中南地区。此外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西、陕西等省均有生产。

形状鉴别:

(1)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包状,长3~6厘米,直径2~5厘米,壁厚约3毫米。表面灰色或淡棕色。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的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2)角倍。呈棱角形,具数个不规则的角状突起,表面的灰白色滑软的绒毛。壁较薄。其它与肚倍同。

两种五倍子,均以个大、皮厚、质坚、完整不碎者为佳。习惯认为肚倍优于角倍。

主要成分:含鞣质50%~80%,陈五倍子鞣酸,其中主要为五-间双没食子酰葡萄糖,另含少量没食子酸、脂肪、树脂。

药理作用:前人已认识到本品有止血、止汗作用,现代证实其原理为:

(1)收敛。有效成分为鞣酸,能使皮肤、粘膜和溃疡的组织蛋白凝固。

(2)止血。促进血液凝固。

(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绿浓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其原理为所含鞣质能凝固蛋白,影响细菌的营养和代谢。

(4)抗病菌。对甲型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可能为鞣酸。

(5)抗真菌。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炮制:敲开,去净杂质。

性味:酸、平。

功能:敛肺、止血、敛汗、涩肠,解毒。

主治:肺虚咳嗽,久泻脱肛、自汗、盗汗、吐衄崩漏;外敷金疮出血,痈疽疮毒,香油调敷治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倍子的功效与作用

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1、肠炎经久不愈

五倍子醋炒,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服,日服2次。也可外敷治疗因受惊、饮食不调引起的婴幼儿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方法是:五倍子2份(炒黄),干姜2份,吴茱萸、公丁香各1份,研细混匀,每次取10克左右,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3次。

2、自汗、盗汗

五倍子焙黄(也可按5:1加入朱砂)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于患儿脐中,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连用1周左右。

3、小儿遗尿

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儿脐部,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次日晚洗净脐部,继续敷用,连用l周。

4、血肿外伤

五倍子研末过筛(可加等量赤小豆),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包扎,2-3天换药1次,有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及骨科大血肿、妇科会阴血肿,也可用于乳腺炎、腮腺炎等。

5、疖肿疮痛

五倍子30克捣细末,醋调敷患处,每日3次,或用五倍子加黄柏、诃子、青果、明矾,水煎洗患处,每日1剂洗3次,连用5天。

6、脱肛

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极细末,先以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蘸药粉轻轻扑在脱肛部黏膜上,用纱布托回肛门内,然后睡卧l小时,若每次大便后用五倍子、明矾各15克,水煎乘热熏洗半小时,再用上述药末,效果更佳。

7、痔疮

五倍子焙黄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锭塞入肛门,内痔翻出肿痛时,五倍子15克,加苦硝30克水煎洗患处。

8、脐部湿疹、溃疡、阴囊湿疹渗出糜烂、急性湿疹水疱

取五倍子、黄柏各等份研末外敷或用香油调敷。

9、乳头皲裂

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加入冰片少许,用生香油拌成糊状,外敷患处。

10、脚癣脚气、足趾缝湿烂

五倍子研末洗脚后撒于患处,或用五倍子20克,枯矾10克,研末调匀加50%醋酸毫升调匀,洗脚擦干后涂药液于患处,每晚1次。

临床应用:

(1)用于保护胃肠粘膜,内服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有收敛和镇痛作用,常配煅瓦楞子,白芨、煨诃子、鸡骨香、两面针等,方如五倍子汤,效果较好,有止痛、制酸、收敛等作用。

(2)用于止血,尤多用于妇科子宫功能性出血或月经过多,来势急猛者。在治疗方剂内加入五倍子,能加强止血作用。血崩后虚脱而汗出不止者,用五倍子既能止血,又能敛汗,常配龙骨、牡蛎等。临床经验表明,对崩漏的治疗,五倍子的止血作用比血余炭好。

(3)用于治疗脱肛,取其有收敛作用。常用五倍子9g,配黄芪15g,升麻6g,水煎服,配合外用熏洗(五倍子、明矾石各15g,水煎、乘热熏洗20分钟左右)。

治久痢便血,可配诃子、五倍子、地榆。

(4)外用方面如治瘢痕疙瘩,可配黑醋、蜈蚣、蜂蜜等制成软膏敷,有一定效果五倍子煎汤外用局部熏洗,对皮炎、疮癣等有一定疗效。

又用于治疗痈疮,取其有抗菌消炎作用。动物试验证实,五倍子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脓疮有疗效。临床报道用五倍子散外敷治“搭背”“背痈”,疗效较好。

五倍子的附方

1、治泻痢不止

五陪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2、治脱肛不收

五倍子末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三因力》)

3、治产后肠脱

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薰洗。(《妇人良方》)

4、治寐中盗汗

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纲目》)

5、治自汗盗汗

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纲目》)

6、治虚劳遗浊

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局方》玉锁丹)

7、治消渴饮水

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世医得效方》)

8、治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

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全幼心鉴》)

9、治小便尿血

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10、治鼻出血

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纲目》)

11、治牙缝出血不止

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卫生易简力》)

12、治孕妇漏胎

五倍子末,酒服二钱。(《朱氏集验医方》)

13、治金疮血不止

五倍子,生,为细散,干贴。(《圣济总录》五倍散)

14、治一切肿毒

五倍子、大黄、黄柏各一两。剉,共捣罗为散,新汲水调如糊,日三、五度,涂敷患处。(《圣济总录》五倍子散)

15、治软硬疖,诸热毒庖疮

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昔济方》独珍膏)

16、治头疮热疮,风湿诸毒

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17、治咽中悬痈,舌肿塞痛

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启破。(《朱氏集验医方》)

18、治走马牙疳

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檗等分。为末,以盐汤漱净,掺之。(?痘疹便览》)

19、治聘耳

五倍子,先以绵拈干,置末半字许入耳中。(《苦济方》)

20、治风毒上攻,眼肿庠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

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煎淋洗。(《博济方》神效驱风散)

21、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

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圣惠方》)

22、治疮口不收

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纲目》)

23、治手足皲裂

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医方大成论》)

处方举例:

1、如五倍子汤:五倍子4.5g,煅瓦楞子12g,白芨6g,煨诃子6g,鸡骨香12g,鸡内金15g,两面针9g,水煎服。

2、五倍子散:用五倍子以蜂蜜炙至深黄,研成细粉,取适量用米醋调成软膏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至脓净时为止。

注:成分:主要含鞣质70%~80%。五倍子粉末,加三氯化铁溶液则显蓝黑色(鞣质反应)。

五倍子的相关论述

1、《纲目》:“盐肤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2、《本草经疏》:“五倍子得木气而兼金水之性,《本经》(应为《开宝本草》)主齿宣疳莈,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日华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时珍谓其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耳。”

3、《本草求真》:“五倍子,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子、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寒邪,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药虽一味,而分治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书载外感勿用,义实基此。”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yy/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