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是医疗创新的核心力量
由于健康产业的创新相比其他领域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故而本轮入围的个创新项目也相对集中在技术和资金较强的地区,其中上海和北京优势明显,上海更是入围59个项目领跑全国,占了40%的比重。由于主办方位于上海,奇璞奖在上海的影响最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项目的数量。广东和浙江这两个沿海发达省的创新项目紧追上海和北京之后,分别占了12%和10%的比重。本土非公立企业创新力量占据优势地位此次入围名单个项目中中,本土项目占94%,而外资项目只有9家跨国公司。在所有创新项目中,非公立机构高达79%,有个项目。随着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政策的号召,此番入围的项目中企业项目是主力军,占74%;医疗机构的创新项目占15%,政府与非营利项目占了11%。基层医疗的创新蓬勃发展今年入围的29个医疗服务创新项目中,包括二级和以下基层医疗的项目占了一半,略多于三级医疗机构的项目。这说明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基层医疗发挥的作用正在增加,他们的创新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医生集团也是这几年的新生事物,今年有三个创新项目。公立医疗机构的创新占了29个项目的三分之二(20个)。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仍然是创新项目最多的地区,分别占到29个项目的38%,20%,14%和7%。跨国药品企业的创新形式多样在药品创新的14个项目中,来自跨国药企的创新项目占了9项,而且创新的形式多样,有企业内部的创新项目,也有与医疗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联合的创新,例如阿斯利康的3D创新战略,即与Device(器械)、Digital(数据)、和Diagnosis(诊断)企业之间组成联合创新。在药品创新项目中,既有精准医疗的创新,也有中药的创新项目。来自上海的药品创新项目占了占了大多数,接近四分之三。这与大量跨国药企的总部设在上海有一定关系。5个本土药品创新项目中,只有一个来自国有企业,其余全是民营企业的。医疗器械创新项目全部来自本土民营企业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IVD)是非常活跃的创新领域,也是投资非常看好的领域。今年入围的27个项目中,体外诊断项目有8个。入围的27个项目全部来自本土的民营企业,其中上海和北京占了62%。群雄逐鹿,谁主沉浮?一场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大比武即将来临,谁才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奇璞”,让我们共同期待12月10日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二届奇璞奖颁奖典礼,为我们揭晓答案。
相关阅读: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奇璞奖()入围项目名单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