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几条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这6条经脉分布在脚部,踝部以下分布着33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
因此,脚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我们可以从脚部出现的一些异常表现中,发现身体的“求救”信号,跟着小编来看一看吧!
脚部干裂、蜕皮
01
原因1:天气干燥
很多人一到秋冬,皮肤就会变得特别干,皮肤表层干燥开裂,像鱼鳞一样起皮,甚至瘙痒不止。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大大减少,人体的皮脂腺分泌减弱,皮肤表面能活动的汗腺数量减少;再加上低温会使毛细血管收缩,对皮肤供氧和滋养的功能减弱,易引起皮肤干裂。
建议:
秋冬季应特别注意足部的防寒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脚,并及时涂抹润肤乳。
原因2::缺乏维生素
冬季新鲜蔬菜水果摄取量相对减少,很容易造成维生素A或维生素E的缺乏。
维生素A被称为“美容维生素”,能调节表皮及角质层新陈代谢,维持正常上皮组织的生长,保护黏膜;维生素E能增强皮肤保湿、弹性,改善肌肤对日照等的抵抗力,因此这两种元素的缺乏易导致脚部干裂。
建议:
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预防脚裂的发生。
原因3:真菌感染
脚受到真菌感染时,也会出现脚裂,这类人群的脚裂往往伴有皮肤瘙痒、水泡等症状。
建议:
外擦一些抗菌型的药,若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脚一有感染或发炎症状要赶紧就医,以免引发并发症。
脚部冰冷、畏寒
02
原因1:血循环障碍
冬天的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足冰冷的症状。
建议:
适当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可用40℃的热水,浸泡20分钟左右至全身发热。
原因2:血脉不通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血脉不通的现象。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会影响肝脉,导致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就会降低。肾脏阳气不足,从而引起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建议:
多吃些温补的食物,如人参茶、姜母鸭等;注意保暖,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原因3:疾病因素
甲减患者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的产热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引起四肢末梢循环动脉血供应不足出现手脚冰凉、肢体畏寒的症状。
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过分敏感、平时过度操心、时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发人群。
经常脚抽筋
03
原因1:血管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下肢缺血,可能引起腿酸疼痛、脚抽筋。
建议:
如果经常性脚抽筋,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原因2:休息不足或不良睡姿
长时间运动,下肢过于疲劳,会导致乳酸堆积,易引起抽筋。睡觉时,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睡眠姿势,可能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引起脚抽筋。
提示:
脚抽筋时要让身体放松,再将大拇趾往膝盖方向轻轻扳动,让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觉。:
原因3:缺钙
钙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患有低钙血症时,神经肌肉的兴奋度提高,易引起肌肉痉挛。
注意:
老年人钙的吸收减弱,流失却较快,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有必要补钙;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钙也较为常见,注意适当补充。
脚指甲变厚发黄
04
原因1:真菌感染
指甲变厚首先考虑灰指甲,又称甲癣,是由于真菌传染到趾甲所致。
建议:
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注意局部卫生,保持足部干燥通气,也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服药的方式治疗。
原因2:内科疾病
黄而鲜明,提示病轻,病程短;
暗黄提示病重,病程长。
黄甲可见于肝胆疾病、溶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胡萝卜素血症等。
李良济人参五宝茶
如需咨询或购买,请扫一扫或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