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原为野生,因其生长迅速、高大茂盛,叶绿、且花密红艳,适于观赏,故培养成为栽培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又喜水且还耐干旱,适应性很强;没有病虫害,粗放管理即可。红蓼的果实可入药,有活血、止痛、利尿等功效。
在夏天有人将它割断、晾干驱蚊蝇,效果不错,只是气味辛辣熏眼睛。
红蓼是绿化、美化庭园的优良草本植物。
红蓼的茎、叶、花适于观赏,又好栽培。
花语:立志、思念。
可以将它种植在庭院、墙跟、水沟旁点缀人们不涉足的角落。红蓼室内简易水养亦可。截取一段枝,插在花瓶里,加上水,几天后它就能自行生根,在水中生长。放在窗台或是电脑桌上,既增加室内湿度,又具观赏价值。药材基源1.《名医别录》:红蓼,如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采实。2.《纲目》: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曰荭,曰鸿,鸿亦大也,《别录》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云一名石龙,生水中,陈藏器解云:天蓼即水荭。据此,则二条乃一指其实,一指茎叶而言,今并为一。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其花色浅红成穗,深秋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其色赤黑而肉白,不甚辛。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orientaleL.
采收和储藏:晚秋霜后,采割茎叶,洗净,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辛;性平;小毒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参考
1.《别录》:主恶疮,去痹气。2.《唐本草》:除恶疮肿,脚气,煮浓汁渍之。3.《植物学大辞典》:治疝气。4.《国药提要》:去疟,医毒虫咬伤。5.《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附方①治胃脘血气作痛:荭草花一大撮,水二钟,煎一钟服。(《董炳集验方》)②治心气疞痛:荭草花为末,热酒服二钱。(《摘元方》)③治痢疾初起:荭草(取花、叶)炒末。每服三钱,红痢蜜汤下,白痢沙糖汤下。(《经验广集》)④贴痞:荭草(花、叶、茎、根同用),取一、二担水,满锅煮透,去渣,存汁,慢火熬成膏,纸绢任摊,狗皮更好。(《经验广集》水荭花膏)⑤治横痃:荭草一握,红糖五钱。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功效1.《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2.《滇南本草》:破血,洽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3.《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4.《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5.《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6.《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7.《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水红花籽
《滇南本草》
水荭子(《本草衍义》),荭草实(《纲目》),河蓼子(《山东中药》),川蓼子、水红子(《上海常用中草药》)。
为蓼科植物荭蓼、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果实。8~10月间割取果穗,晒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
①水荭子为植物荭草的干燥果实,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厚1~1.5毫米。表面棕黑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微凹入,其中央呈微隆起的线状,先端有刺状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柄痕,有时残留膜质花被。果皮厚而坚硬。种子扁圆形,种皮浅棕色膜质;胚乳粉质,类白色,胚细小弯曲,略成环状。气微弱,味淡。以饱满充实,色红黑者为佳。②辣蓼草子又名:水红蓼子。为植物酸模叶蓼或柳叶蓼的干燥果实,呈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红棕色。细小弯曲的胚位于一侧,成半环状,其余与水荭子同。主产江苏、辽宁。四川、山东、吉林等地亦产。
荭草种子含淀粉41.51%。
小鼠每天灌服水荭子煎剂、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连续10天,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及实体型)和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稳定,需进一步证实。
咸,寒。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平,味苦。"③《药材资料汇编》:"辛,无毒。"④《药材学》:"性平,味甘。"
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治胁腹症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①《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②《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③《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④《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⑤《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⑦《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水红花子的功效与作用)
内服:煎汤,2~3钱(大剂1两);研末、熬膏域浸酒。外用:熬膏或捣烂敷。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忌荤腥油腻。(《保寿堂经验方》)②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五钱,大腹皮四钱,黑丑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③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新疆中草药手册》)④治瘰疬,破者亦治: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本草衍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