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6月,由溶链菌引起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人数已达人,远超去年全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人,是上年同期的约2.8倍。专家提醒民众注意预防,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有可能在48小时内死亡。溶链菌俗称“食人菌”,其病情发展迅速,极具威胁性。
“食人菌”为何如此致命?
溶链菌是常见的细菌,通常引起咽喉炎等疾病。但一些毒性较强的菌株,例如“M1UK”菌株,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病情突然加重,出现肢体坏死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休克症状。这种疾病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患者会出现高烧、意识模糊、肢体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死亡率高达30%至70%。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统计,东京和爱知县病例数较多,分别为人和67人。
病原性菌株和传播趋势
“M1UK”是近年来增多的强致病性菌株,关东地区截至3月已检测到较多病例。该菌株具有高传播性和强致病性,使得疫情进一步加剧。
预防和应对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研究传染病学的教授菊池贤指出,溶链菌容易从脚部伤口感染,提醒公众不要忽视脚癣或鞋擦伤的小伤口,并要及时处理。他强调称:“如果出现发高烧说胡话或伤口突然肿胀,都是危险信号,应立即就医。”
专家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接触伤口后。不要忽视脚癣或被鞋擦伤的小伤口,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注意身体状况:重视高烧和伤口肿胀,这是感染溶链菌的危险信号。如果出现高烧、意识模糊、伤口红肿或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尽早就医:一旦怀疑感染,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结论
溶链菌引起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在日本蔓延,公众需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就医,以降低感染风险。专家提醒,洗手和处理伤口是预防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