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第二篇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第六篇第十八章《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及第十九章《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中涉及体育的规划内容,从“体育医疗康复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等方面对体育产业全面融入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规划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划纲要对体育的发展及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育人才的“复合型”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必将推动体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必将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健康中国战略背后的中国人口健康现状
健康中国的提出具有深层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比年的1.44亿人增长4.29%,占全国总人口的10.85%[2]。从年开始,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3]。因此,我国社会经济尚未进入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口结构却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的人口现状不但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的健康状况堪忧,据年,中国卫生部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已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万人,另有1.4亿人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人,其诱发的死亡率占全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3,在每年的死亡人数中慢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占到了83.3%[4],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数据虽然过去了几年,但对现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在年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万人[5],肥胖是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可见,中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可能处于持续恶化中。因此,在中国人口健康现状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又能降低社会保障和医疗成本以减轻国家的社会经济负担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重大问题。
体育和医疗是促进人体健康的两大措施,但其作用的角度不同,体育对健康的作用在于怎样预防疾病,属于健康保持和促进层面,医疗的作用在于如何治疗疾病,属于健康的恢复和维护层面。可见,对于健康而言,体育与医疗同等重要,从经济效益视角看,体育甚至比医疗更加重要,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可见未来几十年,健康促进将成为我国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