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砧板。
部分超市销售的黑心竹子砧板(中间使用密度板夹层),建议选用实木砧板!
2.很多人都说,砧板只是用来切东西,哪怕不太干净,切完之后,把菜再洗一遍就行!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
3.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欧洲一项新研究发现,砧板上面的粪便细菌竟然比一般的马桶座圈上都要多%。
4.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曾对来自不同年龄层居民家庭的熟食砧板、生食砧板和混用砧板共计9份样品进行了细菌采样。结果显示,3份生、熟食混用的砧板样本中,有2份样本细菌量超过十万。
5.砧板上的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会导致肠道外感染、急性腹泻、肝炎等。
6.误区一: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只用一块砧板,而且也会将生、熟食放在同一块砧板上切;
7.误区二:很多人使用砧板很少去消毒,更多时候只是用清水冲洗,并没有去真正的消毒灭菌;
8.误区三:砧板随意放在灶台上,不悬挂,砧板使用多年满身是伤痕,厨房通风不好阴暗潮湿容易滋生细菌。
9.水槽。
10.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医院感染控制研究中心做过一项测试,厨房水槽细菌超过50万个/平方英寸!
11.如果不及时清理容易导致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滋生。
12.水槽里的饭渣、油渍很容易滋生病菌,而这些病菌很容易通过手传播到食物上。
13.美国《预防》杂志曾经列出了人们生活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其中就包括请勿“将水果放在厨房水槽里冲洗”。
14.厨房水槽有超过50万个细菌,是卫生间平均细菌数的倍。
15.这是因为,水槽潮湿并经常积有垃圾,若不及时清理,病菌就会在隐蔽的缝隙里生长。
16.这意味着,碗碟、厨房用品甚至双手等都可能被其污染。所以如果洗草莓时有一颗掉进水槽里,请你一定扔掉。
17.“注意!这些习惯让厨房更脏”
18.误区:做饭前不擦前台。做饭前要先给厨房操作台面进行消毒,菜板及厨具也要重新冲洗一遍;做饭过程中,接触生肉的用具应该及时用温水洗净;做完饭后应立即将台面、墙面、厨具清洗干净。
19.误区:菜刀拿来就用。菜板、菜刀要经常洗烫、消毒。然而,生活中懒得做的大有人在,有的只是用抹布一抹了事,这样做很不卫生。
20.误区:做饭时不摘戒指。调查显示,28%的人不经常剪指甲,做饭前不摘掉戒指、手链等饰物,这都会将暗藏的细菌带到食物里。
21.误区:筷子只用不换。在一日三餐中,筷子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染,尤其是长年不换的筷子,更容易让感冒、胃病等病毒细菌在家人中循环传染。因此,筷子应定期烫洗、更换。存放筷子的笼子或盒子要及时清洁。
22.误区:几个菜连着炒。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李莉介绍,炒完菜剩下的锅垢等残留物经过反复的煎炸炒后,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尤其是刚刚炸过食物的锅。每炒完一道菜,应该立刻刷锅,不给致癌物留机会。
23.误区:炒完马上关抽油烟机。炒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及刺激性气体,炒完菜后,空气中依然残留了很多有害物质,应将抽油烟机继续运转一会儿,确保有害气体被完全排出。
我们都知道食物是在厨房中被制作出来的,但是大家知道厨房中砧板的卫生吗?
你是否在抱着眼不见为净的思想了,还是说非常信任家人,可是家人有时候也不是很了解哦!
附着在砧板上的细菌比马桶上还多哦!
中国人的砧板使用习惯
砧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菜板,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砧板,可是从未去留心观察过吧!
第一、国人使用砧板往往只有一块砧板,肉类、蔬果、熟食等都使用同一块砧板,没有分开区分。
第二、国人使用砧板很少去消毒,更多时候只是用清水冲洗,并没有去真正的消毒灭菌。
第三、砧板随意反正灶台上,不悬挂,砧板使用多年满身是伤痕,厨房通风不好阴暗潮湿容易滋生细菌。
生熟食不分开砧板成细菌的“游乐场”
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习惯于切生熟食放在同一块砧板上,但是肉类、蔬菜类、家禽等食物往往带有细菌和计生虫。
在切这些食物的同时这些细菌就回留在砧板。
如果在将熟食放在砧板上切,那么细菌和寄生虫就借机盘上了熟食这块“过山车”直接进入到人类的口腔,进入胃肠道,引起消化系统和其他疾病。
据了解超过60%的鸡肉含有弯曲杆菌,而弯曲杆菌恰巧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一种常见细菌。
很多肉类本身不具有细菌但有寄生虫的存在,在肉类运输贩卖的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葡萄球菌经过着砧板这个“游乐场”进入人体类会导致人体的疾病,葡萄球菌会导致胃肠炎、败血症、肺炎等疾病。
据测定在砧板上每平方厘米上有万个葡萄球菌,几万个大肠杆菌。
特别一些海鲜类产品掠过砧板这个“游乐场”会留下链霉菌等。
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会导致肠道外感染、急性腹泻。
砧板到底选几块,多久换一次
有点朋友会问想要砧板不变成“游乐场”到底该有几块砧板了,小编的回到是至少三块。
一块用来切生食,一块用来切蔬菜,最后那块用来切熟食。
如果有宝宝的家庭可以多准备一块砧板,宝宝的辅食制作。
砧板的选用也是有将讲究的,塑料砧板耐用、看就效果好,但是不耐高温易变形,会调出塑料碎末。
木质砧板接缝较少一般比较耐用,对菜刀的磨损也比较小。
但是木质砧板因为是天然木材,容易滋生细菌,产生霉变。
同时木质砧板还受木材本身影响外表不够美观。
竹子砧板表面光滑质地轻,不易变形,还具有抑菌作用。
但是竹子砧板不能够承受重击。
大家在选购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而不是一味的认定那个好。
想要砧板不变成马桶,那么就要据情况更换砧板。专家提醒要时常更换砧板,一般两道三年换一次,或者更短时间也可以更换。
毁掉“马桶”让饮食更健康
砧板上的细菌堪比马桶,想要毁掉这个“马桶”就需要经常给砧板消毒。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一些朋友会说:我平时也消毒了啊!为什么还说是“马桶”了?
小编要在这里肯定的说一下,大多数人的消毒都是错误的,不彻底的。那么错误的消毒放是什么了?
第一、用热水烫一下,这是最常见的消毒方法。
可是这个消毒方法并不彻底,没有起到灭菌的作用,相反由于热水的温度这是在砧板的表面,没有达到内部,内部的温度只是升高而已,这样反而给内部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理条件。
第二、切完或剁完肉类用菜刀刮一下,专家提醒说这样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没有任何清洁消毒作用。细菌是肉眼看不到的,刮一下,只是将表面的砸东西带走一部分。
第三、用完砧板用抹布擦一下,很多人可能已经给砧板消毒过了,最后又用抹布擦拭砧板,结果又给砧板抹上细菌。抹布上的细菌不比砧板少,擦拭过砧板的抹布在去擦拭其他东西,就给细菌借助抹布扩散大其他东西上。
那到底该怎么毁掉这个“马桶”了,正确的消毒方法是什么了?
第一、用水煮砧板,而非烫。给砧板彻底的加热,在高温的作用下,砧板内外的细菌都能够被消灭。煮完后直接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第二、刮板撒盐,用完砧板清洗过可以杀一些盐在上面,平时用完砧板但又没打算蒸煮的,可以用这个方法。
第三、药物消毒,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厨房用的消毒水,效果都很好。使用方便快捷。
第四、平时厨房注意通风,砧板悬挂在通风处,避免阴暗潮湿滋生细菌。
砧板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食,说砧板是马桶也不为过。
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要从这些看不到的地方做起,平时注意厨房砧板的卫生。
从源头上彻底消灭疾病,毁掉影响我们健康的这座“马桶”。
衣服脏了,大多数人都会往洗衣机里扔,可是这样真的会洗干净吗?最近,网上的一则帖子称,洗衣机细菌超标,洗衣服时会造成衣服的“二次污染”。
洗衣机内乍看非常干净,但洗衣筒外还有个套筒,洗衣水就在这两夹层中间来回流动,时间一长,夹层里便会附着大量的污垢。这些污垢不仅在洗衣时严重二次污染衣物,还危害到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新买的洗衣机使用半年后,每隔两三个月就应该清洁消毒一次。非金属内胆的洗衣机放入含有效氯ppm-ppm(ppm即百万分之一)水溶液,开启3分钟-5分钟后排尽。
金属内胆洗衣机放入含量为0.5%-1%的戊二醛溶液浸泡10分钟~15分钟后排尽。由于霉菌对温度很敏感,在35℃的水中生存率已很低,在45℃的热水中几乎为零,所以用45℃的热水清洗亦可有效杀灭霉菌。
即使你平时洗衣机一周洗三次衣服,平常用完了也会用水冲冲机器,可还是会有脏东西。例如,滚筒洗衣机內筒表面看去的确没什么脏污,但当拧下进水阀,擦拭洗衣筒和外壁间的夹缝,白毛巾上立马沾了一层黑灰。
而使用频率较高的洗衣机使用半年左右就会很脏。洗衣机里有些脏污是藏在内桶和外桶中间的,目前只有拆机清洗是比较彻底的方法,但一定要找专业售后来解决,如果自己动手操作,很容易损坏机器。
那这些脏污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健康隐患呢?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洗衣机内部滋生霉菌问题的报告显示,在使用期超过半年的洗衣机中,有60.2%的洗衣机机内都能检出霉菌。霉菌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症等妇科病,
还会引起脚癣、手癣等多种皮肤病;而对于自身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婴幼儿、孕妇等人群来说,更要重视洗衣机的内部清洁问题,以免受到病菌侵袭。
洗衣机槽的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中国家电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全自动洗衣机一般都有内外两个筒,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夹层就是洗衣机槽,
洗涤水就在洗衣机槽和内筒间流动,日积月累,槽内就会堆积出一层又黑又粘的污垢,并滋生大量细菌,这样每次洗衣机洗衣时残留在洗衣机槽中的细菌、污垢都随水流与衣物接触,那些看不见的病菌便附着在衣物上,与人体相伴。
但洗衣机的细菌量真的很惊人吗?我们做一个检测。检测过程:我们选取了一台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已经用了2年,保养得还不错,但是里边却从来没有清洗过。实验方法是采集洗衣机里不同的水体样本,对比细菌含量。一号样本:自来水,取2升自来水,以它的细菌含量为标准,作为其他样本的参照值。
二号样本:洗衣机的空转水。往洗衣机里注入约半桶自来水,选择标准洗涤程序,不加洗涤剂,让洗衣机按全自动流程运转。随着波轮的转动,水会与洗衣机内部各个部位充分接触。
三号样本:正常洗衣后的漂洗水。排空水,往洗衣机里放入穿过的几件衣物,加入洗衣粉,选择标准洗涤程序。等洗衣机自动完成了一遍清洗和两遍漂洗之后,从最后一道的漂洗水里取样。
四号样本:洗净晾干后的衣服重新浸泡的水。这样做是为了检测洗净晾干的衣服上,是否还会有细菌残留。
而结果显示,自来水的样本中并没有发现细菌的存在,而在洗衣机空转时水的样本中,却发现有明显细菌。同时,漂洗时水的样本中,细菌的总量处于四个样本中的最高值,而洗完之后再次加入水的样本中,仍然存在有一部分的细菌。
这些基本上都是正常病菌,对正常菌群来说是正常存在的微生物,对人体应该没有危害。只要人体保持健康,免疫状态正常,它就能和人类正常和平共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微免系系主任徐纪茹解释,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全自动的洗衣机,由于全自动洗衣机一般都有内外两个筒,洗衣服时,水会在这两个筒的夹层中间来回流动,排水不彻底就会使洗衣机的夹层中附着大量污垢。不仅如此,由于洗衣机的内部环境湿度较高,因此,筒内也极有可能含有真菌。
但造成洗衣机“脏”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排水管的污水回流和附着在外桶表面的脏东西,这两者都不是单纯地靠洗衣机槽清洁液就能解决的。不但附着的脏物很难清洗,而且没有排水隔离的洗衣机还会造成清洁液的残留和回流,这样也会对衣服的清洁造成影响。
专家认为,洗衣机槽清洁液的神奇效果多半是商家的宣传噱头,其实际效果有限。如果定期清理滤网上的脏物,用快洗功能(不放衣物)注入一定的水和消毒液进行清洗,同样也能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果是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使用烘干就能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专家建议,为了防止细菌的相互传染,洗衣服时内外衣、以及床上用品最好分开洗涤。在使用洗衣机后尽量打开盖子,保持通风干燥,这样可以防止潮气闷在里面造成发霉。如果家里有病人、老人或小孩,一定要定期清洗洗衣机。
说到家里最脏的地方,你的脑海中可能想到的是卫生间(卫生间装修效果图),但是我们的答案是厨房(厨房装修效果图)!用实验数据和研究说话!
(来源:信息时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