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脚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一件寻常事。然而,杭州一位60岁的男子夏先生就没那么好运了,他在家洗澡时剪了一下脚上的老茧,谁知1个月后,右小脚趾逐渐变黑、流脓伴有恶臭,且久治不愈。
医生建议,为了保命,必须要进行截趾手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剪了下脚上的老茧
竟然要截趾
夏先生在银行工作,患有糖尿病10年,平时血糖控制还可以,最近1年来麻痹大意,很少监测血糖。
去年12月的一天,他发现右足外侧的老茧有点碍事,就随手用剪刀修剪了一下,当时也没见出血,也没有疼痛。不料1周后,修剪部位的皮肤有液体渗出,又过了3天,渗出越来越多,且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发黑的症状。
这下夏先生着急了,医院治疗,监测到血糖很高,经过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得到了控制,但是足部溃疡处经清创、换药等处理,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严重感染,体温升到了39℃。
经过再次检查发现夏先生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经非常严重,下肢血管闭塞,且有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浅表感觉、痛觉都明显下降,感染已经从皮肤扩散到骨头,保守治疗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危及生命。
为了保命夏先生只好同意手术,截掉了右侧第五趾、跖骨。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风险
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近40倍
夏先生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小小的动作,竟然害他失去了一个脚趾头,缠绵病榻半年多,以后走路估计还要拄拐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他还算幸运的,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不重视足部溃疡后引发严重感染,导致整个下肢的截肢。”江缨说,近年来,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接治过各种原因导致足部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冬天被热水袋烫伤的;夏天穿露脚趾的凉鞋在公交车上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受伤的;鞋子里有一颗小石子磨破脚的;皮肤干燥皲裂后感染的;穿了新鞋挤伤脚的……这些足溃疡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极有风险的。
江缨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为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一种。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近40倍,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部溃疡引发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足溃疡。
糖尿病病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江缨表示,糖尿病足治疗困难,但预防则十分有效。那么,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
1.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
2.每天洗脚。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
3.洗脚时水温要合适,低于37℃。
4.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来直接保暖足部。
5.避免赤足。
6.避免自行修剪胼胝(足部角质化的皮肤)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质化的组织。
7.剪趾甲需要仔细小心,最好让家人帮忙,避免损伤到皮肤。
8.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或异常。
9.不穿过紧的或者有补丁不平整的袜子或鞋子。
10.对于干燥的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11.每天换袜子。
12.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欢迎扫码
加生活君为好友
马上带你进入“天气预报都不如这个群”
编辑
李杰
稿件来源:钱江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