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教授的古体小诗丢丑了

康震教授的古体小诗丢丑了

春节期间,董卿主持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意外领跑收视排行榜。看了决赛场,为选手选手们的表现惊叹喝彩!为他们鼓掌!四位评委在节目也有太多表现机会,也很精彩!决赛结束,四位各说几句话,大都得体恰当,但康震朗诵自己即兴创作一首小诗,突然让人哑然失笑。诗云: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康震这首象是古体诗,更象打油诗。说是打油诗又不是那样流畅自然。说是古体,却又逻辑混乱,平仄无律,生拉活扯地拼凑。简析如下:

先看单个句子。首句可能化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改成江里流日月,显然是比喻,可相似性在哪里?日月象泡沫一样流吗?况且日月即便流,也是从东向西流,如何向东流呢?第二句是借用北师大曾举办的古典诗词联吟大会的题目“古韵新妍”,不知与本次诗词大会有何关系?第三句估计是化用“雄鸡一唱天下白”,原句遵循时间逻辑,即鸡叫天亮,比喻光明到来。但雄鸡高歌,跟“天地广”是什么逻辑关系?雄鸡不做声,天地就窄了?第四句“一代风流唱春晖”,更是四不像的大杂烩,“一代”天骄,“风流”人物,雄鸡一“唱”雄鸡,尽朝“春晖”;鱼翅、燕窝、臭豆腐、酸辣酱、海带、脚癣净,煮在一起就是佛跳墙吗?

再说四句话之间的结构逻辑。古体遵循起承转合,属于基本要求。可康诗第一二句既不递进纵向延伸,又不对仗横向拓展,纯粹是两个不太搭界的句子并列在一起。第三句就该转入或深化主题了吧?却不着边际去写“雄鸡”的“歌”,明显又跑题。第四句又写“唱”,又是并列关系的两个句子。重复拖沓。结构上,就不构成诗,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句子。

再从整体意境来看。无论古今,写诗当有意境。日月不遵循由东向西运转规律,而是在江河里向东逆流,这是什么意境?且不说日月落水,象尸体一样白泛泛地逆流,是祝贺吉兆吗?第三四句,近乎抄袭的化用,不管雄鸡唱出的广阔天地,还是一代风流人物唱出的春光,都使肉麻的吹捧显得空泛、油滑。

最后也看看平仄格律。四句平仄是: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稍懂点格律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有多乱。作为古风,平仄宽泛一点,不依格律也无可厚非,但核心是不因律伤意。但此诗既不依律,也不从意,纯粹将不沾韵律边的几个句子揉在一起,借央视平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专业节目展示才华,不仅是糊弄观众,更是对现场众多优秀选手的藐视,更是对众多现场诗人大家的不尊重。

综观上述几点,不能不遗憾地给康教授差评。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康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讲座视频满天飞,也是很多重要场合的座上宾,博古通今,比赛中多次抢话题点评口若悬河,也不算差,为何写出如此差的诗?本人仔细思索后,大胆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第一,高分低能。文学(诗词)知识足够多,但创作能力差。阅读、记忆,直至点评都厉害,真要他自己写几句看看,露馅了。创作,知识是次要的,天赋更重要。曹植在生死关头,七步成诗,能将复杂的兄弟关系瞬间融化隐喻到几句诗中,且让人深思,叫人同情,催人泪下,这就是创作天赋。如果曹植象康教授这样,分分钟脑袋就掉地上了。有些人,可能根本就没什么文学知识,但随手就能写出几句意味深长的诗。比如许多民工,或农民,并无高高在上的文学姿态,却能写出绝美的诗。

第二,满脑子“毛诗”成了创意障碍。康震每遇毛诗即快速发言,似乎是毛诗专家,最后总结也信手拈来,企图宏大叙事,将多个“毛诗”经典词汇糅合起来,企图堆砌溢美颂歌,却对古体创作基本技能拿捏不准,瞬间露馅,贻笑大方!借用康震自己在“唐宋八大家”讲座中说的,不仅要学八大家的文章,更要学他们的“人格”、“思想”、“道德”、“境界”。否则,知识反倒成了创作的障碍。创作应当是自由的,不要迷信权威!学诗者们,谨记!

第三,表现欲太强,失了轻重。同台另外几位教授中,郦波、王立群虽不是出口成诗,却朴实、凝练,让人信服;康震在全场发言强势基础上最后想展示自己创作才华,结果没有曹植的金刚钻,没做成即兴赋诗的瓷器活,弄巧成拙,贻笑大方!蒙曼虽是副教授,发言不多,却以独有的女性矜持,仅仅吟诵宋人张栻的四句诗,巧妙而寓意深刻!让我们对比看看古人这几句诗,就知道本文开篇康震那几句是怎样惨不忍睹!评委大师们,谨记啊!

第四,占有文化话语权的文学教授博导写出如此水平的诗,我们的教育堪忧,古诗词文化传承堪忧;但许多人不需要这样的教育反倒能写出好诗,高手在民间,学生比老师强,这又让人欣慰!

附:立春偶成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2.9于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uyuyey.com/jxsmy/1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