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善摄
从重庆出发,经由广西,再通往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过去两个月,“南向通道”这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的战略通道“热了起来”。
从半年前的模糊概念,发展成一条初步运行的物流通道,南下货运班列已投入常态化运作,也有通往中东的新海运航线起航。
正值中新(重庆)项目本月迈入第二个年头,南向通道除了进一步加强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联通,也正逐步改变这个国家级合作项目的格局,从新加坡与重庆直接对接,发展为新加坡与参与南向通道的数个省市合作,为各方带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
1
横贯“一带”与“一路”
南向通道的概念今年2月在中新(重庆)项目首次联合协调理事会上首度被提出,指的是重庆经广西北部湾港,再通往新加坡的战略通道,旨在加强中国西部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
在中方的愿景中,南向通道不仅是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的产物,而是视野更广的战略通道,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
今年8月31日,南向通道的建设出现重要进展: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签署了南向通道相关框架协议,同意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通道管理运营、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刘冬摄
25天后,“渝黔桂新”(重庆-贵州-广西-新加坡)南向“铁海联运”(即铁运+海运)常态化班列从重庆首发,标志着南向通道正式投运。
远洋航线方面,由阿联酋航运运营的“北部湾港至印度/中东”航线和“北部湾港-新加坡”天天班公共航线,则在本月9日启航。
对新方而言,上述发展意味着中新(重庆)项目下合作的省市增加了。“合作圈”扩大的好处之一是,新方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能与更大的“联盟”交流,就贸易便利化解决方案等进行谈判时,投入和回报都能享有放大效应。
不过,“合作圈”扩大也并非没有成本,最直接的影响是短期内新方必须考虑更多方的利益与想法,例如假设某物流方案如果只通过广西和重庆,另两个省可能表达异议,认为应该制定更全面的方案。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从市场客观需求看来,新加入的三个省相信都不会排斥与新加坡直接对话,毕竟它们各自都希望能通过与新方的合作从四方面获益:
一、新加坡可以协助提供更多北向货源;二、借助新加坡对亚细安国家的影响力,发展各省对亚细安地区的贸易;三、借鉴新加坡成熟的国际运营规则和创新服务体系;四、借鉴新加坡的物流运作经验,引进成熟的物流管理系统。
2
四省市资源重叠有待解决
另一方面,业者也指出,南向通道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各省市必须解决通道资源重叠的问题。
中新(重庆)项目下负责多式联运规划的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泗棕则举例说,目前各省市有各自的北上货源,在货源较稀少的情况下,各方其实可探讨协同发展,将货物先集中送到重庆再分配出去。
陈泗棕认为,各省市向来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接下来的关键是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南向通道的整体效率。
9月25日,在重庆团结村车站,工作人员向即将开行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首发列车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本月3日,从成都经广西钦州港通往东南亚的“蓉欧+东盟(亚细安)”铁海联运班列开通,引起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