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巨浪,暴雨如注
山洪突来,江河猛涨
风雨过后,一片狼藉
台风出省,但不等于风险出省。8月11日上午,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在全省全面加强台风灾后防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洪水退到哪里,防疫防病工作,特别是消杀灭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
灾情就是命令!
为了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洪水退后,全省卫健系统迅速投入到灾后防疫防病工作中,在省卫健委和省疾控中心领导带队下,由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浙江)队员组成的多支应急小分队迅速集结,分赴灾区一线,开展救灾防疫防病指导工作。
救灾队员们不畏艳阳高温,深入环境复杂的灾区一线,开展灾后消杀、健康教育、疾病监测等各项工作。
“洪水退到哪里,防疫防病工作就要跟到哪里!”——每个救灾队员心中,都牢牢记着这句话。
最美逆行者们,在灾区认真工作同时,也一定记得保护好自己!
做好手卫生
队员的工作包建议配置免洗手消毒液或手消毒湿巾、碘伏消毒液,方便需要时随时使用。如果工作现场没有条件提供自来水洗手,又可能接触洪水时,建议戴丁腈手套(耐磨性和操作性好);工作结束后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手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对医院、学校、幼儿园等特殊场所进行消毒或杀虫处置时,要规范配制消毒液和杀虫剂,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消毒液或杀虫剂,推荐使用丁腈手套;完成现场处置后摘下手套,有条件应使用肥皂(皂液)进行流动水洗手。
就餐前和回到驻地休息时都应该使用流动水洗手或手消毒。
发生皮肤破损时,应尽量用清洁的水冲洗干净,再用碘伏消毒液涂擦,干燥后使用创可贴保护。
正确选戴口罩一般情况下,救灾现场不需要戴口罩。如果现场有动植物腐烂的恶臭或水体发臭,需要戴口罩,可选有防水性能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建议使用N95的医用防护口罩;带呼吸阀的N95口罩舒适性比较好但表面是不防水的。
现场进行消毒或杀虫处置时,队员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的保护,同样首选有防水性能的医用外科口罩,不建议使用N95的医用防护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没有防水性能,不建议在救灾现场使用。
防护服要不要穿?洪涝救灾现场不需要穿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服是为了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重点是表面的阻菌性能和有限的液体阻断性能。在救灾现场,队员如果使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消毒液或杀虫剂喷洒时,需要防止消毒液或杀虫剂渗透衣服接触我们的皮肤,因此需要在工作服外套一件防水隔离服,最好能有防酸防碱性能(考虑到一些消毒液、杀虫剂的酸碱度大)。
以下事项要注意医用外科口罩有正反面,佩戴时要注意区分;口罩重点是对呼吸道和口腔的保护,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发现口罩潮湿了应及时更换。如果手上有皮肤破损,建议戴双层手套;发现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
如果需要去高水位区域,建议提前在可能接触积水的皮肤表面涂一层防水油膏。
现场消杀工作完成后,应就地做好污染物品的清洁处置;队员应使用肥皂(皂液)清洗双手,更换干净工作服,再回驻地;有条件的,可以在驻地建一个临时的应急处置点。
发生皮疹怎么办?救灾现场,如果长时间接触或浸泡在积水中,容易发生浸渍性皮炎,尤其是脚癣,一般可采用复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药膏。接触消毒液、杀虫剂也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发现皮疹后,局部应尽快清洗干净,擦干后涂抹药膏,症状严重者及时就医。
为了大灾之后无大疫,防疫战士们,加油!请转发分享给我们的防疫战士!作者浙江省疾控中心李晔陆烨
审核
胡国庆
编辑
阿敏penny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章已于修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