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脚气只在脚部“兴风作浪”,实则它有可能“攻占”脸部。脚气由真菌感染而起,常见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不安分”因子,若有机会转移,绝不局限于脚丫。
当用手搔抓患脚气的脚后,又触碰脸部,真菌便顺势“搬家”。尤其在免疫力低下时,比如熬夜后、过度劳累或患其他疾病致身体抵抗力变弱,脸部皮肤屏障抵御力下滑,真菌更易“扎根”。像鼻翼两侧、额头、下巴这些皮脂分泌旺盛区域,本就温暖潮湿,恰似脚部环境,给真菌滋生提供“温床”。
初期,脸上会现边缘清晰红斑,微微隆起,还伴细小鳞屑,形似“小补丁”,瘙痒随后就到,程度不一,轻时似有小虫轻爬,重了则揪心难耐,挠抓后红斑易扩散。若未及时处置,红斑上会起丘疹、水疱,水疱破裂有渗液,继而结痂、脱皮,不仅影响容貌,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加重炎症。
日常预防至关重要。有脚气要积极治疗,避免搔抓;勤洗手,杜绝“手”为媒介传菌;毛巾、枕巾等常接触脸部物品定期清洗更换、暴晒。一旦脸上疑似“染疾”,别自行用药,速就医,借助专业检测与诊断,精准抗真菌治疗,让脸部重归清爽,拒脚气“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