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脑瘫患儿最不宜采用的卧位姿势为A.普通床仰卧位B.侧卧位C.悬吊床间歇仰卧位D.俯卧位
E.以上都不对
A普通床仰卧位不可抵抗其痉挛
2.脑瘫患儿翻身时的第一个动作是A.向上抬头B.向下低头C.向上抬肩D.向上抬头、抬肩
E.以上都不对
D脑师患几翻身时的第一个动作是向上拍头、抬肩
3.脑瘫患儿维持直跪姿势的关键是A.上肢支撑负重B.躯干的控制C.骨盆的控制D.髋部的控制
E.膝部的控制
.D脑瘫患儿维持直跪姿势的关键是髋部的控制
4.下列哪项不是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所用设备A.上肢功率计B.自行车功率计C.跑台D.轮椅用跑台
E.双杠
E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所用设备有上肢功率计、自行车功率计、固定跑台和轮椅功率计
5.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是
A.Bobath方法B.运动再学习方法C.Brunnstrom方法D.Rood方法
E.PNF方法
EPNF方法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
6.偏瘫上肢两种协同运动出现的顺序为
A.屈肌通常先于伸肌B.屈肌通常晚于伸肌C.两者同时出现D.两者出现的先后不定
E.以上都不对
.A偏瘫上肢两种协同运动出现的顺序为屈肌通常先于伸肌,偏瘫痉挛模式上肢以屈肌为主
7.测量结果显示掌指关节屈曲0°~45°,提示
A.无关节受限B.伸展受限C.屈曲受限D.伸展和屈曲均受限
E.以上都不对
C屈曲受限,掌指关节屈曲0°-90°
8.测量结果显示前臂旋前0°~80°,提示A.无旋前受限B.旋前受限C.无旋后受限D.旋后受限
E.旋前及旋后均受限
A无旋前受限,前臂旋前0°~90°。
9.下列哪项不是运动试验的适应证
A.有氧运动能力的评价B.制定心肺康复的运动处方C.心肺手术的术前风险评价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肺脏疾病患者的评价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早、快速型房颤等为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0.以下哪一项是运动试验的终止条件
A.达到预期的靶心率B.出现心绞痛C.ST段缺血性下移2mmD.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
E.以上全是
E运动试验的终止条件:出现心肌缺血或循环不良症状;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达到预期的靶心率;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ST段缺血性下移2mm。
11.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利用抑制病理运动模式的方法是A.PNF方法B.Rood方法C.Brunnstrom方法D.运动再学习方法
E.Bobath方法的
EBobath技术是指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的目的。
12.脑瘫患儿肢体屈肌张力高时,根据Bobath方法可采用A.肢体外展位B.肢体内收位C.肢体外旋位D.肢体内旋位
E.肢体伸展位
.C肢体外旋位可诱发肢体伸展,抑制肢体屈曲。
13.亚极量运动试验通常指靶心率达最大心率的A.60%B.75%C.80%D.85%E.95%.D亚极量运动试验通常指靶心率达最大心率的85%。14.小儿麻痹症患儿肌力恢复的速度一般以几个月为一基数(即每几个月可增高一级徒手肌力)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
E.5个月
.B小儿麻痹症患儿肌力恢复的速度一般以2个月为一基数(即每几个月可增高一级徒手肌力)。
15.肱骨外上髁炎可能出现的阳性体征是A.Cozen试验BFinkelstein征C.Dugasi征D.Mill征
E.Eaten试验
DM征阳性,即屈腕并在前臂旋前位伸时时可诱发疼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此外,抗阻力后旋前臂亦可引起疼痛
16.在MBI量表中,若SCI患者能自行完成清洁导尿全过程,则小便控制单项得分为A.0分B.5分C.10分D.15分
E.20分
C患者如能自行完成清洁导尿全过程,则视为小便控制可以自理,应得10分。
17.呼吸康复评定中,最多见和最重要的疾病是A.肺间质纤维化B.陈旧性肺结核C.慢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D.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E.肺脓肿
D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是呼吸康复评定中,最多见和最重要的疾病。
18.Bobath方法引出平衡反应的必备条件为A.尽可能早期B.患儿有一定理解力C.患儿可翻身时D.患儿能抗重力维持体位后
E.以上都不对
DBobath方法引出平衡反应的必备条件为患儿能抗重力维持体位后
19.以下哪一项肺功能检查属于动态肺容量A.肺活量B.最大通气量C.潮气量D.功能残气量
E.肺总量
B最大通气量指运动试验中所达到的峰值通气量,即运动达到极限时的通气量。该指标为动态肺通气功能测定所得。
20.小儿麻痹症患儿瘫痪时肌力为0或1级,2个月后检查,肌力进展为2级,则估计6个月时肌力可增加到A.不增加B.3级左右C.4级左右D.5级左右
E.无法估计小,
C小儿麻痹症患儿肌力恢复的速度一般以2个月为一基数。
21.关节松动术中摆动的手法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百分之几时才可应用A.50%B.60%C.70%D.80%
E.90%
B关节松动术中摆动的手法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60%时才可应用。
22.在ROM活动中使肌肉始终保持最高张力的运动为A.等张运动B.等长运动C.等速运动D.连续被动运动
E.抗阻运动
.C等速运动指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先设定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肌肉用力使肌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
23.PNF技术中对最大阻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患者所能抵抗的最大阻力B.完成关节的某一活动范围C.治疗师给予的最大阻力D.患者感到疼痛的最大阻力
E.能缓解肌肉的痉挛
APNF强调“最大阻力”,但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阻力”应该是患者能接受的可平稳移动或维持等长收缩的最大阻力,不要因为阻力过大,完不成动作,使患者丧失信心。
24.下列哪一项不适合PNF技术A.脑卒中后偏瘫B.颅脑损伤后C.骨科急性期D.周围神经损伤
E.多发性硬化
C骨科急性期一般采用静止性收缩,而PNF技术主要是对角、螺旋运动,肯定有关节活动。
25.有关手法被动牵拉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手法被动牵拉用于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活动受限的关节B.手法被动牵拉只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不增加关节活动范围C.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牵拉技术D.手法被动牵拉比机械被动牵拉时间短
E.与手法被动牵拉相对应的是机械被动牵拉
B手法被动牵拉既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也能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6.在中枢神经疾患引起的障碍中,早期就可采用PNF中的节律性发动(RI)手法技术的为A.脑卒中后偏瘫B.颅脑损伤后C.小儿脑瘫D.多发性硬化
E.帕金森病
EPNF中的节律性发动是帮助开始运动,改善运动的协调和感觉,使动作的节律趋于正常;而帕金森病特点为运动迟缓,启动困难,启动后表现为慌张步态,故可用节律性发动
27.患肢肌力为2级,已可进行活动,宜开展的运动疗法为A.患肢远端至近端的被动运动B.患肢近端至远端的被动运动C.患肢远端至近端的主动运动D.患肢近端至远端的主动运动
E.以上都不对
B2级肌力不足以引起肢体运动,只能采取被动运动,按照发育理论,应是近端至远端。
28.新生儿脊柱裂,双下肢迟缓性瘫痪,髋关节应取A.屈曲、外展、外旋位B.屈曲、内收、内旋位C.伸展、外展、外旋位D.伸展、内收、内旋位
E.屈曲、内收、外旋位
A新生儿脊柱裂:①肿瘤闭锁术后,立即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治疗;②双下肢迟缓性瘫痪,髖关节应取屈曲、外展、外旋位,保持双下肢良肢位和进行可动域训练;③膀胱障碍者运用压迫法排尿
29.以下关于Rood方法的基本理论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反射性地通过应用合适的感觉刺激可引起正常运动和使肌张力正常化B.感觉运动的控制是在发育中的C.运动最终目标是运动模式D.感觉运动反应的大量重复对学习而言是重要的
E.促进和控制的技术是按发育的顺序进行的
C运动最终目标是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
30.失认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视力正常但看不到东西B.对所见物品不能分辨但用手触摸后则能回答C.听力正常但听不出是什么声音D.不能按指令表演刷牙动作
E.弄不清手指的名称
DA属于视觉失认,对所见物品不能分辨但用手触摸后则能回答属于视觉失认,听力正常但听不出是什么声音属于听觉失认,弄不清手指的名称属于手指失认。
31.有关关节松动术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但不能缓解疼痛B.关节内的活动均可使关节端距离增大C.关节活动仅在肌肉活动限度内进行D.牵张僵硬但无痛的关节,可恢复其活动度
E.只改变关节活动范围,并不能使关节内结构恢复正常
D关节松动术的作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牵张僵硬但无痛的关节,可恢复其活动度,增加本体反馈。
32.简易平衡评估的方法不包括A.睁眼站立B.双脚并拢站C.闭眼站立D.单脚站立
E.跳跃
E简易平衡评估的方法包括:睁眼站立、双脚并拢站、闭眼站立和单脚站立。
33.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状况,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A.1、2、3、4级B.1、2、3、4、5、6、7分C.0、5、10分D.A、B、C、D、E、F、G级
E.0、5、10、15分
E0分:绝对依赖;5分:较大依赖;10分稍依赖;15分:自理
34.肌肉肌腱完全断裂,缝合术后6周可以开始做A.不负重的主动运动B.被动运动C.抗阻运动D.负重运动
E.用力牵拉
B肌肉肌腱完全断裂,缝合术后6周可以开始被动运动,3个月可以开始负重运动。
35.莫伯格(Moberg)矫形器用于A.胫神经损伤B.腓神经损伤C.桡神经损伤D.股神经损伤E.尺神经损伤
E桡神经损伤后使用腕伸展矫形器;尺神经损伤后使用莫伯格(Moberg)矫形器。
36.Rood技术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感觉刺激方法为A.轻微的关节挤压B.中度的温热刺激C.快速擦刷D.对肌腱止点处加压E.持续牵伸
CRood技术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感觉刺激方法为快速擦刷、冰冻、关节压痛、伸张、固有伸张肌、伸张性压迫等。
37.下列哪一项不是Bobath平衡反应促进方法中常用的体位A.肘撑俯卧位B.手膝位C.跪立位D.胸膝位E.站位
DBobath平衡反应促进方法中常用的体位:肘撑俯卧位、手膝位、跪立位、站位及坐位
38.以下哪一项不是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主要治疗作用A.减轻挛缩B.保持肌肉的收缩性C.促进血液循环D.缓解疼痛E.增加患者对活动的意识
B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主要治疗作用减轻挛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加患者对活动的意识及增强肢体本体感觉。
39.如果患者能够自己进食,独立地进行轮椅和床之间的转移、穿衣及洗漱;上厕所时需他人帮助脱穿裤子,偶有二便失禁;洗澡需要他人帮助;可驱动轮椅,不能上下楼梯。Barthel指数评分为A.70分B.65分C.55分D.60分E.75分
.D患者能够自己进食10分,独立地进行轮椅和床之间的转移15分,穿衣10分及洗漱5分;上厕所时需他人帮助脱穿裤子5分,偶有二便失禁10分,行走5分,共60分。
42.康复治疗中运动适宜强度按梅脱计算通常为最大功能的A.50%~60%B.60%~70%C.70%~80%D.80%~90%E.90%~%
B康复治疗中运动适宜强度按梅脱计算通常为最大功能的60%~70%。
43.进行被动运动时,下列哪一项动作是不正确的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B.在活动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C.进行被动运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D.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E.身体不参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支托
D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近端至远端。
44.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时,用于运动强度的最佳指标为A.最大摄氧量B.靶心率C.无氧阈(AT)D.血中乳酸浓度E.血糖
B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时,常把靶率用于运动强度的最佳指标。
45.对下肢水肿的患者所采用的康复治疗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下肢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按摩B.使用间歇压缩泵C.避免长期站立D.减少坐位时双下肢的下垂E.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
A下肢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
46.下面哪一项最能确切反映助力运动A.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可完成运动B.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的运动C.患者主动最大努力地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D.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E.助力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师提供
C助力运动运动时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部分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来完成
47.有关痉挛的运动疗法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主动运动对痉挛肌有交替性抑制作用B.痉挛肌的被动运动用力不宜过大C.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伸膝肌张力D.按摩痉挛肌的效果可维持数天E.痉挛肌等长收缩继以主动放松,再做被动牵张,可明显降低牵张阻力
D按摩痉挛肌的效果只能暂时缓解不能维持
48.医用高频电流的频率范围是A.1kHz以上B.10kHz以上C.kHz以上D.0kHz以上E.1MHz以上
.C医用高频电流的频率范围是kHz以上。
49.一般患者渐进性抗阻练习调整10RM的时间为A.第二天B.3天后C.1周后D.2周后E.每次调整
C一般患者渐进性抗阻练习调整10RM的时间为1周后。
50.衡量心血管储备和健康的最好指标为A.心率B.心搏出量C.心排血量D.最大耗氧量E.动静脉氧分压差
D衡量心血管储备和健康的最好指标为最大耗氧量。
51.下列哪项不属于Bobath技术的特点A.抑制异常运动模式B.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C.控制关键点D.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E.采用螺旋对角旋转的运动模式EBobath技术特点: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控制关键点和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52.具有镇痛作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为A.电睡眠疗法B.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C.正常肌肉的低频电疗法D.直流电断续波疗法E.电兴奋疗法
B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是具有镇痛作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
53.关于协调评定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评定时患者必须意识清晰B.评定前要向患者说明目的和检查方法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C.应注意双侧对比D.肌力在2级以上,评定才有意义E.应注意在睁眼、闭眼条件下障碍的差别
D应注意被检肢体的肌力,当肌力不足4级时,该项评定无意义。
54.对需长期使用矫形器的患者,为了解矫形器的使用效果及病情变化,随访间隔时间应为A.半个月或1个月B.2个月C.3个月或半年D1年E.2年
C对需长期使用矫形器的患者,为了解矫形器的使用效果及病情变化,随访间隔时间应为3个月或半年。
55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使用CPM的开始时间是A.术后1~3天B.术后3~5天C.术后5~7天D.术后1周后E.术后2周后
A只要没有禁忌证,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即可使用CPM。
56.Ⅱ度压疮的治疗措施不包括A.手术治疗B.紫外线照射C.红外线照射D.加强营养E.解除压迫
A1期、Ⅱ期压疮处理原则;解除局部受压、改善局部血运,保护创面、去除危险因素、预防感染、避免褥疮进展。
57.在蜡疗中,下列哪种情况不需降低温度,避免过热A.局部有瘢痕B.局部感觉障碍C.局部有痉挛D.局部血液循环障碍E.局部感觉过敏
C肌痉挛是蜡疗的适应证,不需要降低温度,避免过热
58.有氧运动训练时,下列哪项不提示运动强度过大A.不能完成运动B.活动时因气喘不能自由交谈C.运动后有轻度的疲劳感D.运动后出现明显无力E.运动后出现恶心
C不能完成运动、活动时因气喘不能自由交谈、运动后出现明显无力和运动后出现恶心提示运动强度过大。
59.下肢矫形器不包括A.踝足矫形器B.膝踝矫形器C.截瘫支具D.髋膝踝矫形器E.膝关节矫形器
C下肢矫形器包括:踝足矫形器,膝踝矫形器、髋膝踝矫形器、膝关节矫形器。
60.作业活动必须能使患者的指尖、指腹得到外界反复刺激,如按键、弹琴等,此种作业活动用于A.左右失认训练方法B.手指失认训练方法C.偏身失认训练方法D.躯体失认训练方法E.体觉失认训练方法
B手指失认训练方法:由于身体的表象须反复刺激才能在大脑皮质中再现,所以作业活动必须能使患者的指尖、指腹得到外界反复刺激如按键、弹琴等。
61.物品失认症的训练方法是A.对常用的、必需的、功能特定的物品通过反复实践进行辨认B.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体会物品的特征上,如物品的质地、软硬、冷热等C.让患者把几种物品放置在房间的不同位置,离开房间,然后返回,再指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并逐一取回D.交叉促进训练健侧上肢越过中线在患侧进行作业E.在患者做动作前闭上眼睛想象动作,然后睁眼尝试完成
A物品失认症的训练方法:对常用的、必需的、功能特定的物品通过反复实践进行辨认;提供非语言的感觉一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在活动中多运用感觉如触觉、听觉等;为了最大限度地独立,必要时可在物品上贴标签,提示患者
62.关于推拿手法的治疗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神经功能B.促进体液循环C.松解软组织粘连D.心理效应E.加速骨折或骨痂的愈合
E推拿手法不能加速骨折或骨痴的愈合。
63.达到无氧阈时,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不包括A.血液中乳酸升高B.通气量升高C.二氧化碳排出量升高D.通气当量升高E.血压升高
E达到无氧时,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血液中乳酸升高、通气量升高、二氧化碳排出量升高和通气当量升高。
64.截瘫患者利用腋杖步行时,不包括A.两点步行B.三点步行C.四点步行D.五点步行E.同时拖地步行
D截瘫患者利用腋杖步行时,包括两点步行、三点步行、四点步行和同时拖地步行
65.关于轮椅坐姿的描述错误的是A.双手握住轮椅的扶手B.肘关节保持在屈曲90°左右C.臀部紧贴后靠背D.上身稍向前倾E.双足间距与骨盆同宽
.B肘关节保持在屈曲°左右。
66.下列关于手法排尿训练的说法,正确的是A.Crede手法加压时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中部,逐渐施力向内下方压B.Valsalva法时患者取卧位,放松腹部,屏住呼吸10~12s,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C.Crede手法加压不会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反流到肾脏D.Crede手法加压时可在耻骨上直接加压E.valsalva法时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可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
E通过手法和增加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主要包括:①Valsalva法: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身体前倾,屏住呼吸10~12s,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和骨盆底部,屈曲髖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可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②Crede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逐渐施力向内下方压,也可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加压时,须缓慢轻柔,避免使用暴力和耻骨上直接加压。过高的膀胱压力可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反流到肾脏。
67.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A.0.8:1B.1:0.8C.1.5:1D.1:1E.1:1.5
D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
68.进行牵张治疗后,下列哪项可以减少牵张所致的微小损伤性肌痛A.红外线B.温水疗C.微波D.超短波E.冷疗
E进行牵张治疗后,冷疗可以减少牵张所致的微小损伤性肌痛。
69.使用水疗时,对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来说,哪种水温是合适的A.水温35~37℃B.水温37~38℃C.水温38~40℃D.水温40~45℃E.不超过50℃
B使用水疗时,对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来说,水温37~38℃是合适的。
70.紫外线的首次局部照射治疗,通常是要求足够大的剂量,照射后皮肤应出现A.无肉眼可见的红斑反应B.可见的轻微的红斑反应C.明显的红斑反应D.强红斑反应E.照射2小时后出现强烈红斑反应
B紫外线的首次局部照射治疗,通常是要求足够大的剂量,照射后皮肤应出现可见的轻微的红斑反应。
二、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71~7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脑出血后1个月,患者可自己拿勺子进食,但需要别人把餐具及食物准备好,进食时间较长,小便偶尔有失禁,穿脱衣服时自己可完成一半,另一半需要别人帮助。71.该患者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小便控制项评分为多少A.20分B.15分C.10分D.5分E.0分72.该患者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进食项评分为多少A.20分B.15分C.10分D.5分E.0分73.该患者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穿脱衣服项评分为多少A.20分B.15分C.10分D.5分E.0分
DCD小便:0分=失禁或昏迷或需由他人导尿;5分=偶尔控制(每24h1次,每周1次);10分=能控制。进食:0分=依赖他人;5分=需部分帮助(夹菜、盛饭、切割、搅拌);10分=全面自理(但不包括取饭、做饭)。穿衣:0分=依赖他人;5分=需一半帮助;10分=自理(自己系带、扣扣子、开、闭拉链和穿鞋)。
(74~75题共用题干)患者,男,25岁。1个月前睡醒后发现左小腿外侧麻痛,左足下垂。查体:左踝背伸肌力3级,左小腿外侧和足背部皮肤感觉减退,屈髋、伸膝、屈膝及踝跖屈肌力5级74.该患者临床诊断考虑A.坐骨神经损伤B.腓总神经损伤C.胫神经损伤D.股神经损伤E.腰椎间盘突出75.该患者左下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腓神经腓骨小头下-腓骨小头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胫前肌、腓骨长肌见正尖纤颤电位B.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腓肠肌见正尖纤颤电位C.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胫前肌、腓骨长肌见正尖纤颤电位D.腓神经腓骨小头下-腓骨小头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腓肠肌见正尖纤颤电位E.胫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胫前肌、腓骨长肌见正尖纤颤电位
BA腓总神经损伤的典型症状: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跨长短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觉消失。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考虑患者是腓骨小头受压时间过久后出现的总神经卡压伤,所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受压部位传导速度减慢,其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正尖纤颤电位。
(76~78题共用题干)患者,女,40岁。突发讲话不清1月余入院。MR检查示“脑干梗死”。检查:构音不清,理解正常,伸舌不能,唇活动差,嘴唇闭合无力,软腭抬升差,咽反射差。76.该患者语言障碍的诊断是A.失语症B.言语失用C.运动性构音障碍D.功能性构音障碍E.器质性构音障碍77.下列哪项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反射A.唇闭锁练习B.冷刺激咽部黏膜C.咳嗽训练D.牵拉舌尖训练E.用力推掌发“a”音训缓78.针对患者的鼻咽闭锁功能差,采用的下列训练中不正确的是A.鼻吸气一口呼气训练B.用力叹气C.重复发“a-a-a”音,每次发音后停顿3~5秒D.伸舌训练E.用冰块或细软毛刷直接刺激软腭
CBD患者语言障碍的诊断是运动性构音障碍。针对患者的鼻咽闭锁功能差的训练:①鼻吸气-口呼气:由鼻深吸气,鼓形少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②吹气。③发声a.重复发“a-a-a”音,每次发音后停顿3至5秒;b.辅音-元音组合练习,如重复“pa-da”或“ci-chi”;c.鼻音-非鼻音组合练习,如“ma-ni”。④软腭抬高:a.用力叹气;b.用冰块或细软毛刷直接刺激软腭;c.用压舌板辅助软腭抬高
(79~82题共用题干)一截肢患者需安装大腿假肢。79.首先需进行评定,评定的内容不包括A.接受腔B.悬吊能力C.对线D.假肢重量E.假肢长度80.假肢可比健侧略短A.1cmB.1.5cmC2cmD2.5cmE.3cm81.步态评定时出现侧倾步态,可能原因为A.膝结构过僵B.髋关节过度外展C.内收组织卷皱D.假肢长度过短E.膝摩擦不足82.假肢使用时不正确的是A.应经常清洗残肢和接受腔,保持残肢和接受腔的干燥B.当残肢菱缩,接受腔变大时,应立即更换接受腔C.当金属关节不灵活或有响声时,要及时清洗加油或更换新轴D.截肢者不要随意换穿与制作假肢时设计的鞋跟高度不同的鞋E.如鞋跟高度更换后,应对假肢重新进行对线调整
DADB安装假肢评定的内容包括接受腔、悬吊能力、对线、假肢长度。假肢可比健侧略短1cm。假肢于站立期时,身体向假肢侧倾斜,其原因主要有假肢长度过短、对线时足部相对于接受腔过于靠外,接受腔外侧壁或内侧壁不合适,引起股内侧部疼痛等。当残肢萎缩,接受腔变大时,可先增加残肢袜或增加内衬垫,必要时应更换接受腔
(83~87题共用题干)患者,女,56岁,反复腰痛2年。83.肾虚型腰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符合近部取穴原则的穴位是A.昆仑B.大肠俞C.委中D.心俞E.合谷84.符合远部取穴原则的穴位是A.委中B.大肠俞C.肺俞D.肾俞E.气海俞85.符合随症取穴原则的穴位是A.腰痛点B.肾俞C.委中D.神门E.三阴交86.符合辨证取穴原则的穴位是A.腰痛点B.肾俞C.脾俞D.神门E.三阴交87.下列治疗方法中,对于本病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A.刺络放血B.拔火罐C.挑刺D.温针灸E.埋线
BAABD大肠俞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旁开1.5寸。远部取穴,选取通过病变部位的经络或与之相关的经络远端穴位进行治疗。经常选取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为膀胱经合穴,乃治腰痛之要穴。腰痛点为对症治疗之奇穴。肾虚型辨证取穴原则,取肾俞最为合适。温针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故临床上常用于肾虚型腰痛,疗效显著。
(88~90题共用题干)患者,男,23岁,工人。因车祸致胸12、腰粉碎性骨折,医院就诊MRI显示脊髓完全横断,手术中可见脊髓硬膜下空虚青紫、无搏动、截瘫指数6级(即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截瘫,运动功能丧失、二便失禁、感觉消失)3个月后转入我院。诊断结论:T12、L1粉碎性骨折,四度骨折,四度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检査除截瘫指数6级外合并严重的肌肉萎缩88.本病患者针刺治疗首选的主要穴位是A.夹脊穴B.曲池C.太渊D.百会E.肾俞89.上肢瘫针刺,下列穴位组合首选A.肩髑、曲池、外关、合谷B.肩贞、小海、外关、神门C.内关、大陵、劳宫、阳溪D.尺泽、手三里、太渊、鱼际E.曲泽、劳宫、支沟、太渊90.下肢瘫针刺,下列穴位组合何为首选A.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B.血海、解溪、三阴交、公孙C.环跳、风市、阳陵泉、昆仑D.尺泽、手三里、太渊、鱼际E.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AAE脊椎瘫痪首选夹脊穴,直接针对脊椎受伤的部位,更有效地调整其功能。肩髑、曲池、外关、合谷包含了手三阳经的主要穴位,对于恢复运动功能最为重要,其他以阴经为主,不是首选。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包含了足三阳经的主要穴位,对于恢复运动功能最为重要,故而选之,其他以阴经为主或只代表了一部分经穴,不是首选
三、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次、多次或不被选择。(91~92题共用备选答案)A.0级B.1级C.2级D.3级E.4级91.以上Ashworth痉挛量表的分级标准中,如果患者的肌张力不增加,应属于92.以上Ashworth痉挛量表的分级标准中,如果患者的“肌张力重度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比较困难”,应属于
ADAshworth痉挛量表的分级标准中,如果患者的肌张力不增加,应属于0级。Ashworth痉挛量表的分级标准中,如果患者的“肌张力重度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比较困难”,应属于3级。
(93~94题共用备选答案)A.肩外侧肩峰下注射B.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注射C.肩胛内上角注射D.肱骨外上髁注射E.腕管注射93.前臂远端屈肌腱鞘炎患者应选用的注射疗法是94.肩周炎患者应选用的注射疗法是
EB前臂远端屈肌腱鞘炎患者应选用的注射疗法是腕管注射。肩周炎患者应选用的注射疗法是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注射。
(95~97题共用备选答案)A.0级肌力B.0~1级肌力C.1~2级肌力D.2~3级肌力E.3~4级肌力95.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的运动适用于以上96.主动运动+辅助运动适用于以上97.主动运动+抗阻运动适用于以上
ACE肌力为0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被动运动及传递冲动训练(即患者在思想上用力试图作肌肉收缩活动)。传递冲动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效果较好。肌力为1~2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或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此时肌肉已有一定的肌电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较佳,同时配合助力运动训练和其他免荷运动训练。肌力为3~4级时,宜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和各种器械的抗阻训练。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宜进行肌肉耐力训练。
(98~题共用备选答案)A.抑制原始的运动模式B.利用言语刺激C.牵张肌肉D.坐位时的躯干与颈部训练E.冰刺激和刷拂98.属于Bobath技术的是99.属于Rood技术的是.属于Brunnstrom技术的是
AEDBobath技术:按正常人体运动神经发育的规律逐渐诱导正常的反射和肢体活动出现,抑制异常的反射和运动模式的出现,以恢复人体的协调运动功能。Rood技术又叫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此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特定皮肤区域内利用轻微的机械刺激或表皮温度刺激,影响该区的皮肤感受器,可获得局部促通作用。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是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反应,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主张在恢复早期利用某些异常的模式来帮助患者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达到患者最终能自己进行独立运动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商城查看康复专业书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